国际品牌观察网

《乘风破浪的姐姐》 真的让中年女性“破圈”了吗?


  节目高开低走的背后,是节目组对大众审美趣味的逐渐妥协,更是因为多元化、包容性的价值观培育需要时间的沉淀。
 
  文/符家铁
 
  七月流火的时节虽已到来,盛夏的暑气却仍未远离,就像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以下简称“《姐姐》”)带给娱乐圈的感觉。从未播先火到热搜不断再到争议纷纷,这部凭借题材和表达形态上的创新姿态霸占2020年夏季综艺巅峰的原创综艺,用其他综艺难以企及的舆论热度点燃了观众的激情。
  在市场中,《姐姐》激活了很多备受关注的话题讨论,其中围绕中生代女演员所代表的中年女性的社会偏见问题、中国女性独立意识觉醒和女性地位崛起的话题均较受关注。可见,打破“女团”传统青春美少女的刻板印象的《姐姐》,在社会价值层面上的作用远远高于其综艺价值。
  只是,在女性平权话题热度走高、对女性年龄歧视问题依然严重的背景下,以中生代女演员为代表的中年女性在综艺节目上的“破圈”,是真正的“破圈”吗?这种“破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年女性面临的社会舆论环境吗?对此,本刊采访了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系教授林升梁,探讨了此现象。
 
  《姐姐》的“破圈”与否
  30位年龄在30岁以上的女艺人,带着在行业内已有的资历和名气,以新的姿态进入消费者视野,以韩系青春女团的选秀方式重新定义中年女性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价值。不得不说,不同以往的冲突和矛盾感,确实使得已对国内选秀综艺产生了审美疲劳的消费者突然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新鲜感。
  “破圈”多用于饭圈或演艺圈,一般指个人或其作品突破某个圈子,被更多的圈外人认识与认可。对于这30位女艺人来说,从原来的歌手或演员、主持圈子,走到国内大火的女团选秀综艺圈,并得到粉丝和路人的关注与喜爱,无疑是职业生涯的一种“破圈”。
  根据DT财经的统计,参与选秀的30位女艺人,年均上线1部新影视作品的只有12人,除去5位本业为歌手的女艺人,还有13位女艺人没有足够的影视邀约(年均上线不足1部新影视作品)。仅以此数据分析,会发现大多数30岁以上的女艺人职业生涯并不理想。
  所以,此次参与《姐姐》的录制,对部分长期脱离大众舞台、游离于主流视线之外的女艺人来说,更像是一种“自救”。幸运的是,节目的火爆再次让市场看到了这些女艺人身上的商业价值,各种商业代言、直播带货也纷至沓来。对她们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破圈”。
  同时,随着节目的开播,《姐姐》的舆论热度也保持着稳定增长,每期播出前后基本都能够霸占几个热搜,更何况该节目制造热搜的水平也远超同期其他综艺,甚至有网友评论“听说现在只有两种人,爱看《乘风破浪的姐姐》的人和那些还没开始看这个节目的人”。微博上#乘风破浪的姐姐#话题阅读数超405亿、讨论超1800万,百度指数整体搜索指数日均超13万,都证明了《姐姐》的“破圈”热度。
  在整体舆论热度的增长呈边际递减的趋势下,《姐姐》属实是2020年夏季最“破圈”的女团选秀综艺。然而,抛开参与的女艺人们和节目本身的利益,节目的立意和现实却出现了不可调和的冲突,使得原本期待中年女性“乘风破浪”、女性意识真正觉醒的观众,在期待和失落中徘徊。
 
  立意和现实的冲突
  在《姐姐》的立意中,其一直致力于展现中年女性生活的多元可能性,希望通过展示她们的努力打破社会的主流偏见,为观众塑造一种真实的不再恐惧变老和偏见的价值观。这一点毫无疑问是值得肯定的。林升梁也认可其价值:“(节目)向社会宣言‘前浪’女性自信、自主、自爱的一面,这对中国女性的进一步解放当然是一件好事。”
  同时,他表示:“该节目打开了传统中年女性不断‘掉价’的灰暗一面,向人们展示‘前浪’跟‘后浪’一样拥有‘浪’的激情,这对唤醒‘沉沦’女性的新价值、激发中年女性的‘第二春’、传播‘正能量’等,无疑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这也是《姐姐》的社会价值远高于其综艺价值的原因所在。作为一档承载了近些年女性意识觉醒、中年女性困境等社会话题并以此为突破点的综艺,《姐姐》的声量确实足以反馈社会对其的期望。可惜,在实际操作中,节目不免落于下乘。
  30位女艺人在节目中的努力拼搏不可否认,因为她们用事实证明了年龄增长尽管会让人失去一部分竞争力,但也会增加人的阅历,让人更成熟、自信地朝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迈进。只是,随着节目的播出和选秀的深入,也不断暴露了众多现实问题。比如,各种黑料——对皇族内定、公演假唱等的质疑,初评得分更暴露了“年龄”在评选中的权重,且其作用在后续赛制调整中也未实际降低,更不用说在节目后续的宣传和舆论引导中,大谈特谈女艺人们的“逆龄化”容颜、身材,实际上仍然是披着女性觉醒的假性审美却始终脱离不开对追求年轻的妥协。
  这是《姐姐》的最大败笔,立意很高,实际操作却不断拉低了社会期待。节目的制作方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更深层的原因来自节目背后隐藏着的社会结构方面的问题。《姐姐》的发声不是高潮,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对女性角色被不公平、不公正审视的现象吹响号角,号召更多独立女性为此而思考,如何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中年女性的困境与目标
  针对以《姐姐》群体内的中生代女演员为代表的中年女性面临的社会困境,林升梁有着深刻见解:“‘看了之后,突然没那么怕老了’等社会共鸣,比较深刻地折射出当前社会给中年女性带来的双重压迫感。一方面,现代女性要有自己的事业,认真的女人最美丽;另一方面,生儿育女要求女性比男性在家庭里做出更大的牺牲。尽管如今部分女性对丁克、独身等的接受度增大,但媒介传播的主流还是脱离不开很多传统观念——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传播。”
  而且,随着节目的播出,社会舆论、热度也都呈现高开低走的趋势,对此,林升梁解释道:“这是正常现象,说明节目对价值观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受众从最开始被‘击晕’的状态到‘清醒’意识的转移,其中传统文化起到了调节作用。‘高开’表明中年女性的内心欲望,‘低走’证实中年女性内心欲望的社会禁锢是多么强大。”
  没有明令禁止,只有看破却难以说破的潜规则。此时,需要反问一句:“到底是谁制定了这一套潜规则?”答案很令人无奈:“是你,是我,是他,也是每一个人”。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为这种偏见贡献了力量,每个人都在为他人打标签。群体内多元意识的存在影响大众的判断,只有以开明包容的心态不断进行批判和调整,方能让社会的多元化土壤根基更加深厚。
  针对《姐姐》产生的社会影响,林升梁也为该节目带来的女性意识的觉醒提供了更开阔的视野。他表示:“(我们)应该高瞻远瞩,关注那些奉献爱心的公益姐姐、那些在新冠疫情中一往无前的护士姐姐、那些在工作岗位上勤恳工作的英雄母亲等。女性需要男性一样的气场,这是部分女性自我争取的结果,但女性也不应仅仅局限在性别的纠葛上,而应从‘小爱’走向‘大爱’,这才是对女性性别的追求中应该把握的方向。否则,类似《姐姐》节目的播出,对于社会媒体和舆论场中的环境起到的改善作用并不会太大。”
  女性意识的觉醒从来不是靠革命来实现的,在要求平权的过程中,女性拥有以合理而有序的手段争取合法、平等地位的权利,“女性主义”和“女性觉醒”的实现,最终的目标应当是和社会其他群体形成互补和共生关系。
  综上所述,《姐姐》和姐姐们的“破圈”是成功的,但中年女性的“破圈”只是一个预热,甚至称不上进入开始阶段,这个深层次的社会结构性问题的解决,可能还需要经年累月的努力。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