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品牌观察网

【学者锐评】六个核桃还能翻身吗?




  六个核桃卖不动的最重要原因或是其品牌价值受到冲击。
 
  策划/本刊编辑部 文/周丽玲 代义佳 苏文 黄杰 张庆园(周丽玲、代义佳单位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系;苏文系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系助理教授;黄杰单位系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张庆园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养元饮品自2015年营收达到91.17亿元(销售额突破百亿元)的高峰后,开始走下坡路。一个主要原因是其龙头产品六个核桃进入颓势。
  2007年以后,养元饮品投入巨额广告费用,广泛传播六个核桃健脑益智饮品的定位,“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的广告语深入人心。
  同时,养元饮品基于以扁平化为特点的“分区域定渠道独家经销模式”,通过众多经销商、零售终端商组成网点多、覆盖面广、渗透力强的销售网络;下游渠道的核心战略是提升对优质市场资源的占有能力。
  养元饮品销售额突破百亿元,是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候做了正确的事。如今,公司和行业形势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近些年,植物蛋白饮料高速增长期已过,伊利等上市公司也加入到这一细分领域的竞争,此时已不是遍地黄金的年代,渠道拓展变得极其不易。
  六个核桃卖不动的最重要原因或是其品牌价值受到冲击。“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是养元饮品用广告给产品进行的价值定位,在消费者健康知识储备不足的时代,通过洗脑式的宣传或许能够增加消费者数量;而如今,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已逐步提高,逐渐认识到喝核桃乳和补脑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甚至有消费者以“广告语为虚假宣传”为由,将养元饮品告上法庭。
  六个核桃在发展过程中犯了怎样的错误?大环境因素是六个核桃下落的主因吗?如今,养元饮品该如何重铸六个核桃的品牌价值?最终,六个核桃可以从困境中翻身吗?
 
  
  2020年5月27日晚,“六个核桃”在薇娅直播间亮相,并以超低秒杀价开启线上促销,超3800多万人同时抢购,60000箱六个核桃上线1秒就被抢购一空。作为传统品牌的六个核桃,在疫情期间尝到了直播带货的甜头。
  然而,与六个核桃在网络直播中的热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母公司养元饮品2019年的财报数据。数据显示,养元饮品2019年营收74.59亿元,同比下滑8.41%;净利润26.95亿元,同比下滑5.01%。实际上,造成六个核桃当前困境的原因既有阶段性的,也有长期性的;既有其自身原因,也有市场环境变化的因素。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对专注县乡礼品市场的六个核桃冲击不小。出于防疫需要,在2020年春节假期,公众普遍放弃走亲访友,使六个核桃在其传统的消费旺季遭受损失。疫情对其营收的负面影响虽然巨大,但终归短暂。六个核桃真正的危机,源于其老化的品牌形象、传统的营销策略,以及单一的产品结构。
  2009年,六个核桃通过“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的营销定位,配合在央视等主流电视媒体的大量广告投放,成功抓住学生家长和白领消费者。然而,这一产品定位至今已经延续了11年。消费者对其的审美疲劳日益加剧。一方面,传统的产品包装设计迟迟未做改变,已经严重脱离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偏好;另一方面,单一功能诉求的产品定位也无法为品牌注入新的文化内涵,难以吸引追求个性、求新求变的“Z世代”。
  2019年,六个核桃新签约钢琴家郎朗为品牌代言人,同时开展“高考季”“春节”等整合传播战役。然而,这种传统的明星代言、节日营销的品牌推广活动,也只是对六个核桃既有产品定位和品牌形象的强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其老旧的品牌形象。
  在营销策略方面,六个核桃也未能紧跟市场环境的变化。在主流媒体进行广告投放、在电视节目中进行产品植入的广告策略和“分区域定渠道独家经销”的渠道管理策略,是六个核桃的主要营销策略。在传统的媒介环境中,这种营销策略可以有效触达目标消费者。但在新的媒介环境下,这种传统打法却难以产生作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媒介接触习惯变了,消费偏好趋于个性化、多元化和碎片化。六个核桃布局完善的线下渠道,在触达目标消费者方面远不如电商平台精准、有效。
  单一的产品结构也严重束缚了六个核桃的多元化发展,使其错过增加品牌附加值的更多机会。自2009年至今,养元饮品旗下仅有六个核桃这一知名品牌,而六个核桃也仅有核桃乳这一主要产品。在其2019年的74.56亿元营业收入中,有73.78亿元来自核桃乳饮,占比高达98.9%。面对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的食品饮料市场,其单一的产品结构不但浪费了六个核桃自身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也使企业难以抵御市场风险。
  近年来,养元饮品也在积极创新求变,在营销创新和产品升级方面不断探索。一方面,企业主动进行营销模式创新,利用数字化工具赋能渠道变革。另一方面,养元饮品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在研发新产品、推进产品创新方面不断摸索。对于六个核桃来说,利用数字化工具为营销赋能,或许能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不错的增长,但最根本的问题——品牌形象焕新和品牌价值提升却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
  在直播带货方兴未艾的当下,首次直播便取得不俗成绩的六个核桃,其2020年成绩单究竟如何尚不得而知。但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仅通过简单的渠道转换和网红带货,显然无法解决品牌形象老化、单一化产品增量空间受限的问题。作为一个老牌软饮品牌,六个核桃的确需要尝试新的营销渠道和玩法,顺应消费者信息接触和购买习惯方面的变化,但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扎实地解决品牌建设和产品结构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得好不好,才是检验六个核桃在新的市场环境中能走多远的关键。
 
  
  2020年4月17日,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养元饮品”)同时发布了2019年财报和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其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了下滑。新冠病毒疫情对快消品行业的影响是显著的,养元饮品的产品礼品属性显著,拳头产品六个核桃定位为三四线城市的礼品市场,受疫情影响,传统礼品市场受到不小的冲击,其业绩受到影响也是可能的。但实际上,养元饮品自2015年达到巅峰营业收入91亿元后,便结束了此前营收高速增长的局面。整体来说,养元饮品的业绩降低,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市场大环境的变化。在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刚起步的时候,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养元饮品凭着六个核桃的大单品战略,在行业中建立起市场根基和稳定的利润来源。但2016年之后,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发展速度减缓,植物蛋白市场竞争逐步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养元饮品仍以“六个核桃”为主要利润来源,其产品结构竞争力较弱,开始显露疲态。
  其次,养元饮品的产品结构单一,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一直以来,养元饮品产品品类均较为单一,核桃乳销售收入占总营收的98%以上,几乎支撑起了整个企业的业绩。单品独大策略使得公司抗市场风险能力较低,一旦核桃乳的销售量受到影响,整个企业的业绩也会受到影响。此外,90后乃至00后的消费偏好正在逐渐发生变化,营养、健康、时尚的产品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养元饮品仅仅依靠单一的产品,或在包装、广告等“表面”上下功夫,很难打动新生代消费者。
  最后,养元饮品过度依赖广告宣传。与养元饮品业绩逐年下滑形成对比的是其高额的销售费用。在销售费用中,广告费用居高不下,被称为“烧钱式”营销。“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这句广告词让六个核桃成为家喻户晓的蛋白饮料,但新生代的消费者不再是单看广告就买单的一代。养元饮品主要面向三四线城市的送礼市场,如果要进入一二线城市或是面向大众市场,只是简单地做广告宣传或做节目冠名是行不通的。
  从2019年开始,养元饮品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开始进行全新的战略布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是加大研发投入。近两年养元饮品对于研发的投入比例加大,2019年,养元饮品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13.94%,研发费用达5660万元,同比增长163.71%。第二是进行产品矩阵升级。目前,养元饮品除了主销系列产品外,还面向中老年群体、白领、学生群体,及儿童群体打造了系列产品,新推出的潮牌“六个核桃+”系列、“卡慕宁”系列和智慧分享“1L利乐装”系列等,面向不同需求的受众和消费场景。第三是进行品牌创新。养元饮品一直不断推进品牌年轻化,先后斥巨资聘请陈鲁豫、王源、张子栋、郎朗等流量明星,以学生和脑力劳动者为目标人群,先后冠名《最强大脑》和《挑战不可能》等益智类节目。第四是扩展营销渠道。养元六个核桃在快速完成全国便利店连锁覆盖的同时,在线上电商、KOL红人直播和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实现了更大的拓展,这让六个核桃从传统营销模式向更加多元的电商模式、社群模式跨越拓展。
  养元饮品围绕研发投入、产品升级、品牌创新和渠道拓展等展开的一系列举措,都透露出其战略革新,从大布局的方向来看是正确的。但要实现以上的战略布局,还需要一定的适应期与磨合期。目前养元饮品仍处于布局期,产品组合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短期内仍会受制于品牌形象惯性、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所带来的压力。但随着防疫形势好转、消费逐步恢复,消费者将更加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消费者对健康产品需求的增加将为植物蛋白饮品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养元饮品作为植物蛋白饮品行业的头部企业,本身在产业链层面就具有优势,如果能解决好目前存在的问题,随着整体布局的进一步完善,变革对其盈利的促进作用将会逐渐凸显,养元饮品也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以六个核桃为最主要产品的养元饮品从1997年创立,到2013年销量突破100亿元;从偏居河北衡水一隅,到跨越中原走向全国市场,缔造了发展奇迹。概括地说,在六个核桃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单品定位+渠道铺货+广告轰炸”,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六个核桃的发展表现出了一些颓势。六个核桃能否“翻身”,还得看看这些不变与变。
  单品定位的不变与变。六个核桃通过精准的市场细分,定位为核桃乳,主打益智健康,这一市场定位再配合广告轰炸的方式,有效占领了消费者的心智,也带动了六个核桃的增长奇迹,这种精准定位的策略不需要变。但是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再伴随着消费升级,其对饮品的需求也出现了变化。在这样的情境下,六个核桃的产品品类需要变化,可以考虑拓宽产品品类,实现多定位协同。现在常见的有单一品牌战略,如康师傅;还有多品牌战略,如可口可乐。六个核桃或许可以考虑使用多品牌战略,以现在的核桃乳为定位的基石,实现多品牌定位协同发展。
  渠道铺货的不变与变。销售渠道作为传统营销4P的重要元素,也是很多商家在营销过程中非常重视的环节,六个核桃凭借其销售渠道的高覆盖性、高渗透性以及高利润性,保持着市场占有的优势,这种优势仍然需要坚持不变。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现在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购遍全球,原先的渠道下沉带来的优势会弱化。同时,现在线下饮品店大量出现,现榨、现调、现磨等饮品也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这对六个核桃的销售渠道也产生了冲击。所以六个核桃需要改变销售渠道,打通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可以尝试和网红产品合作,开发联名品牌,借助这些品牌的渠道,拓宽自身的销售渠道。
  品牌轰炸的不变与变。产品在导入期和成长期,为了快速打开市场,需要提高知名度,所以六个核桃选择在央视和一线卫视大手笔投放广告,并且请了著名主持人陈鲁豫做代言,这拉动了六个核桃的快速发展。六个核桃后面如果推出新品,仍然需要保持这种策略不变。但是随着核桃乳品类进入市场成熟期,会有更多的外来进入者,势必会加大行业的竞争压力,此时六个核桃已经拥有比较稳定的消费者群体,强调六个核桃的区别与利益,提醒消费者持续购买,维持品牌忠诚度,使指名购买率上升,这些是六个核桃需要做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境下,六个核桃需要考虑的是“品效合一”,其品牌传播方式需要变化,不仅仅是注重销售效果,还要考虑积极进行品牌建设,没有品牌力的带动,销售力乏力会很快凸显。
  总的来说,六个核桃奇迹般的增长和现在出现的颓势,可以写入品牌的营销案例库了。希望六个核桃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价值,不断提高产品品质,毕竟有产品力才有品牌力。但是也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其定位、渠道以及品牌传播策略,实现“翻身”。


 
  
  由于缺乏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权利、能力、时间或兴趣,导致我们在社会运行的多数事务中全都是“局外人和大笨蛋”,在品牌传播和企业发展领域亦是如此。乐视、ofo、瑞幸等上演的离奇曲折大戏,已经给爱品头论足的局外人制造了太多不光彩和尴尬。
  “六个核桃还能翻身吗?”经销商、消费者、媒体人、品牌人为此殚精竭虑时,其实大多还根本没搞明白人家想不想翻身,或者,对其可能正在实施的“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战略布局一无所知。
  不过,即便被隔离在内情和格局之外,倒也并未妨碍我们观察一些细节,比如“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不图见微知著,只求泛泛而谈、反思一些品牌的规律和原则。
  我认为,出色的品牌表达应当具备四项特质:“超越自我,令人向往,不可辩驳,难以考核”。“超越自我”即不禁锢于自身的功能,能够指向价值层面由情感和意义构造的广阔空间。“令人向往”即主要诉求能够有所启发,产生持续的吸引力,非是无病呻吟或老生常谈。“不可辨驳”指表达中所倡导的理念能够贴近永恒和正确,正常人不会公开与之为敌。“难以考核”指表达中明示或暗示的承诺不能以明显可量化、可感知的标准来评判,避免被轻易证伪。
  以两个已大致经受住时间和历史考验的品牌及其表达为例:
  “农夫山泉有点甜”超越了纯净度、矿物质含量等具体功能,立足口感而指向中国文化中令人时时向往且内涵丰富的情感之“甜”,没有人能真正否定“甜”的价值,同时,质疑“为什么不够甜”的举动则会被认为可笑甚至荒谬。
  可口可乐公司的使命描述宣称“令全球人们更怡神畅爽,不断激励人们保持乐观向上,让我们所触及的一切更具价值”。完全超越了任何一种饮料、一家公司本身的实际功能,“怡神畅爽、乐观向上”作为一代又一代人的追求历久又弥新,即使“丧”文化也难以冲击其中所蕴含的积极能量,而是不是畅爽、向上,有没有真的让一切“更具价值”或更具多少价值更是难以考量。
  如果上述品牌表达的四维框架有些道理,那么用其反观“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问题便一目了然。缺少价值层面的超越,是六个核桃这句广告口号甚至这个品牌的根本问题。言由心生,也许,这也是养元饮品的根本问题。
  价值世界的存在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价值层面的信仰、理想、道德、尊严、信任、爱欲、正义、自由……是每个人和族群不懈思考、追求和寻觅的东西。寄生于人类社会的品牌,如果只是基于功能、利润所构造的事实平台生长,没有或遗失了价值层面的反思、追寻和指引,便会在各方面失神、没了方向,深深陷入事实层面是非、取舍、进退、生死的反复纠缠。
  没有价值的指引,且不说千万元和百亿元的研发与营收比失衡是否严重,即使有限的研发投入也不一定能找到正确方向;没有价值的指引,十亿元销售费用打造的也许只是精巧的时髦但难掩内在的粗暴。
  功能性想象的“擦边球”、常能创造营销奇迹的定位理论、巨额广告投放带来的巨大市场,都不能解决有关品牌命运的价值迷失问题。也许“不忘初心”才是出路——
  “成为中国最值得信赖的植物奶饮品企业,引领植物奶产业成长为千亿级大品类,让人们在不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的前提下,轻松享受营养、健康和美味。”
  只是,不要止步于这个愿景的前半句。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