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俊杰
十五周年时,我对编辑部说:新的起点,新的期望。一晃五年过去,站在二十周年的发展节点,我想说:新的征程,新的目标。
对于一本刊物来说,二十年成长不易。《媒介》的二十年,其实也是广告学院的二十年,是广告营销的二十年,也是媒介传播的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我们从专业视角出发,作为一个记录者和守望者,编纂产业与行业的重大事件;在这二十年里,我们从研究目的出发,作为一个把脉者和诊断者,探寻行业与机构的发展方向。在杂志十五周年时,我说《媒介》是一本年鉴,是一个平台,是一种独立的存在,树立了自己的影响力与品牌力,也希望《媒介》成为智囊团与思想库。站在二十周年的今天看过去五年,当时的期望基本实现,但我们并不能就此止步,因为业界前行的步伐已经迈上了全新的台阶。
大融合与大发展,需要我们具备更强的实践力。《媒介》不是一本纯粹学术化的刊物,从创刊之日起,我们就坚定了自身紧扣产业发展的定位。一路走来,我们从数字化、产业化到融合化,见证了中国乃至世界传媒产业的变迁。时至今日,中国的媒体与中国的传媒,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融合发展,进入了一个由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所交织建构的超大规模融合产业。然而,融合并非一帆风顺,产业并非所向披靡。在融合的背后,有产业的阵痛,有行业的盲点,有学术的焦灼,有机构的踟蹰。作为产业中联结学术与行业的角色,《媒介》必然进入全新的征程,需要全新的目标。
大数据与大智能,需要我们具备更强的研究力。《媒介》不是一个纯粹的事件旁观者与记录者,我们还是传媒产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甚至引领者。在很多时候,因为身处学界与业界的交点,我们往往更早地嗅探到行业变化的风向,也更有机会将理论思想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关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的研究,我们确实在过去五年走出了自己的道路。然而,在今后的产业发展中,融合带来的是不同行业的交叉,技术带来的是不同领域的汇聚,想要持续实现智囊与智库的功能,《媒介》必然进入全新的征程,付出更大的努力。
大变局与大拐点,需要我们具备更强的前瞻力。一场全球范围内的疫情成为了人类发展的重大变局与拐点,“百年未有”名副其实。在这样的时代与环境中,没有任何一个角色可以独善其身,《媒介》亦不例外。既然是一个信息交互的平台,既然定下了“传媒影响世界,我们影响媒介”的基调,杂志就必然需要更强的前瞻力,能够在变局与拐点之下坚守自身的职责,迎合时代的需求,引领行业的思考,提供前行的助力。从这个角度而言,与传媒产业共进退的《媒介》,必然进入全新的征程,聚焦更广阔的世界。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媒介》经历过各种发展的挫折,也迎接了各种成长的挑战。站在二十年发展的新节点中,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在积淀与储备之上,在队伍与品牌之上,拥有更加远大的目标与理想。
会有新的征程,会有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