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蕖
2020年12月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税前扣除有关事项的公告》,明确了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税前扣除有关事项。
此次公告的推行也引起了诸多关注:该项政策的颁布究竟会给整个广告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政策的落实和推进还将经历哪些阶段?对于品牌方和代理公司而言,如何在政策大环境下发挥优势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个积极的信号
“广告业确实要减税。虽然广告业规模体量不大, 但对就业以及整体经济的推动作用还是挺显著的。”了解到新政策的推行,在一家代理公司担任VP 的李云忍不住感慨。
王成也深有同感,他是广告学专业大三学生,目前在一家广告公司实习,“新政策下,广告业拥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能带来新的就业机会。”王成坦言,广告营销行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这可能意味着毕业生将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数据显示,2015-2019年期间,我国广告行业的市场规模实现强劲增长。2015年,我国广告行业市场规模为5973亿元,2019年扩大至893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0.6%,2020年市场规模约为9930亿元。
在广告行业市场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行业内企业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2019年,我国广告行业经营单位总数达到163.31万户,同比增长18.69%,涉及从业人员总数增长6.32%。
经营单位数量与从业人数的稳定增长,从某种程度上表明我国广告产业呈稳步发展的态势。同时,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也是广告行业的一个风向标。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广告行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为广告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和力传播集团策划总监、创新实验室高级研究员高承远指出,《关于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税前扣除有关事项的公告》这一政策,释放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新政策从政策层面正式确立了广宣费用和企业其他要素(如人工/ 厂房/ 车辆)具有同样的价值, 是企业经营的有机组成部分,可能会催化一部分转型升级的传统企业增加广告预算,这是整个行业成熟和发展的基础。”高承远说。
可能是一个“紧箍咒”
诚如前文所述,新政策的推行对于整个广告营销行业而言,很大程度上是正向利好的。
然而,在高承远看来,对于企业而言,该政策可能是一个“紧箍咒”。
政策中提到,对化妆品制造或销售、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不含酒类制造)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用的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30%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原来对广宣费用没有明确的政策,新政策对那些广告驱动严重、借助‘霸屏式烧钱’快速跑马圈地的企业,可能影响比较大,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 影响可以说微乎其微。政策规定的15% 和30% 两档扣除标准,基本上考虑到不同企业的情况(烟草企业本身特殊,不能抵扣也是情理之中)。当然,这对于极少数处于‘灰色地带’、利用不正常的广宣费来避税的企业来说,这个政策的规范和引导价值就非常重要。” 高承远进一步解释道。
除了品牌主外,广大代理公司和广告机构也同样可能会受到政策的波及和影响。
谈及对于代理商的影响,高承远认为,该政策的影响会通过对品牌方的影响传导到代理方。“辩证地来看,该政策对广告行业有利有弊。如果手上烧钱的大客户占比较大,可能会面临着广告预算缩减的风险; 否则的话,应该影响没那么大。”
以和力集团为例,这项政策的推行几乎没有带来任何改变。“因为我们服务的客户主要是一些金融机构, 以及一些互联网巨头,这些客户对广告处于一种良性需求阶段,所以新政策对我们客户的影响很少,相应的对我们广告公司而言,也没有太大的影响。”高承远解释。
总体而言,品牌主和代理商要结合自身情况,自我约束、自我提高,公开正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内因比外因更重要
广告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因素很多,比如,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等政策的支持, 5G、AI 等技术的革新,品牌意识崛起带来的红利, 行业内各主体之间协作关系的成熟……
毋庸置疑的是,外部环境为广告行业营造了较为友好的生长空间。“虽然不确定性持续增加,包括广告行业在内的所有行业都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和挑战,但从政策支撑来看,广告行业拥有了最好的外部配套条件。”高承远说。
然而,我们也看到,尽管我国广告行业进入繁荣发展时期,广告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目前行业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承远认为,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层面:
首先,在知识付费已经充分发展的今天,知识已经成为核心的生产力要素,向咨询化发展是长久之计。其次,作为一个深度依靠智力输出的行业,“人才”是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变量,但是毋庸置疑,广告行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再次,广告行业要长远发展,甲方、乙方不能存在对立式思维,而在这个思维的背后,其实是乙方没有真正躬身入局。尤其是固定月费制的品代关系,虽然有一定的考核系数,但是代理公司旱涝保收的模式,使其很难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深度参与者,往往只是协助者甚至是旁观者,这是由利益分配格局决定的。
在采访中,高承远再三强调,“内因比外因重要得多。”相比外部环境,更为重要的其实是行业自身的内驱因素:加强知识含量,成为中心节点,不被“去中间商化”误伤;提升组织效率,降低“流程税”; 甲乙双方建立良性互动关系,避免长时间磨合和试探, 等等。
对于广大企业而言,如何在这种大环境下发挥优势,获得长足发展?高承远给出了他的建议。“在产业政策、行业发展都趋于成熟发展的阶段,对于企业而言,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锁定自身优势,锚定发展方向,构建‘硬实力+ 软实力’的双向护城河,才能把握时代机遇, 实现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