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欣
“十二五”期间,2014 年5 月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三个转变”的重要论断:“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十三五”期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 年起,将每年5 月10 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品牌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是“十四五”的第一年,我们跨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去年我国的GDP 已经突破了100 万亿元,我国的经济体量早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工业、制造业规模也成为全球第一,但我们还不是经济强国、工业强国、制造业强国。尽管我国是商标注册的第一大国,但我们离品牌大国和品牌强国却相距甚远。
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凸显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过去的四十年,国家追求经济高速发展,核心是个“快” 字,以此为出发点,发展的主流方式是粗犷型的,在这种社会和市场的大环境下,企业就难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企业家急于做大出人头地、发家致富,似乎没有多少企业有耐心沉淀下来,为消费者打磨出高品质的产品或服务。温饱时代的核心是消除贫困,绝大多数消费者也没有时间、金钱和相应的素质来享受有品位的生活。
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 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消费必然升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要将更加广泛并且日益多元化。吃出健康, 穿出时尚,享用审美,人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是衡量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标准。
我们知道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是解释动机的重要理论。五个层次从低层到高层逐步升高, 当人们的生理、安全等低层次外在的物质基本需求被满足之后,才会追求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等精神和心理层面的高级需求。因此,当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后,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品质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产品功能的质量保证,它为消费者提供使用价值,二是产品的感性质量,舒适好用、具有美感,给消费者良好的体验,带来精神方面的享受。我国的产品和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