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走向开放,解除“外链屏蔽”只是第一步 国际品牌观察 2022-01-24 16:37

文/符家铁
 
有了第一次“屏蔽”,就会有无数次“屏蔽”。
在2008年以后的十余年里,各大互联网平台之间的“屏蔽”战争不计其数,从2008年淘宝屏蔽百度爬虫抓取到2010年短兵相接的“3Q大战”,再到2018年互不相让的“头腾大战”等,互联网平台间的一系列利益之争违背了互联网本质。
然而,有了一次“解除”,也会有无数次“解除”。自2021年9月17日腾讯对外公布“互联互通”的第一阶段进展开始,一个回归互联网本质的互联网世界有望来到所有人的身边。
在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这种改变带来的影响深远而广泛,仅仅对数字营销领域的改变就值得我们细细探索一番。基于此,我们邀请到思美集团副总裁、思美求新事业部总经理刘建平来分享他的一些观点。
 
互联互通的积极信号
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包括学界、业界在内的许多学者、专家及互联网平台的领导者都曾有过分享,其中的一个共识是“信息”这个要素,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一种能够推动利益分配的资源,信息的作用肉眼可见地被不断放大。
50%的利润就能够让人铤而走险,而被大部分普通人下意识忽略的信息更是价值不菲,这些信息包括用户在使用免费产品时无形中让渡出的某些权益、商家针对性地搜集的有关用户的隐私,甚至是被信息化、数据化的用户本身,等等。在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二十余年时间里,这些信息在大多数用户眼中都是没有价值的。但在互联网企业看来,这些信息无疑是白捡的露天金矿,只需要开采和挖掘即可。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利益纠纷。因为利益纠纷,企业之间的明争暗斗导致了信息海洋中的“信息孤岛”困局,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的多次屏蔽和“大战”,只是这种困局的代表现象。
现在,这种困局正在被打破,被禁锢的信息将拥有可以自由流动的开放环境,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要困难的现实,在9月17日各互联网平台按标准解除屏蔽后的一段时间里,各平台之间的行动并没有立刻达到人们畅想的美好预期,这很有可能依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对此,刘建平表示,国家的政策和行动是非常积极和正面的。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信息流通的平台,它的生命力很大一部分源于它的开放性。各家互联网平台之间形成的壁垒或者说是垄断,本就有违互联网的开放精神,国家打破这种封闭的形态,释放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动态平衡的流量格局
从数字营销领域出发,平台间互相解除外链屏蔽带来的直接影响之一是信息的自由流动,各大平台对自家“流量花园”的稳定性陷入担忧。有观点认为,未来各大平台独有的流量体系或将逐渐崩塌。
在刘建平看来,这个问题有待商榷。他认为:“从流量的角度来说,整体来看流量有一个总量,它取决于中国网民的绝对数,而这个数据目前已经基本饱和,同时网民花费在网络、移动终端和各大平台上的时间也基本上是饱和的。所以,关于流量的问题,实际上是怎么切割和瓜分蛋糕的问题,而由于技术和商业运营等能力的强弱对比,平台之间也会出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状态,这一点不会随着现有政策的变化而改变。”
同时,也有一些观点认为,在政策的影响下,在当前的流量格局下,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流量增长点。刘建平则表示:“短期来看,在壁垒被打破后,某些领域或行业如电商、微商等可能会获得一些增量或新的机会,但是从长期来看,随着各平台都消除壁垒,流量格局又会进入一种新的平衡状态。”
从宏观层面看,流量大盘不会有出乎意料的剧烈变动,但各平台的担忧也是客观纯在的:屏蔽的逐渐消失使得信息流通的效率得到提升,原本被限制在各平台上的用户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也更加考验各平台留住用户的综合能力,企业的技术革新能力将会是影响流量格局的最大因素。
 
持久发展的内容红利
政策的施行也能够切实为行业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刘建平表示:“当打破了这种局面后,品牌主能够降低同这些强势平台的沟通成本,提升沟通效率,实现真正的一体化互联网传播,服务商在服务客户时也增加了和平台沟通的方式,有望改变目前比较被动的处境。”
降本增效自然有益于企业和行业的健康发展,只是在流量越来越集中、获取难度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平台仍然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因此,站在服务商的角度,刘建平建议:“从绝对数来看,私域流量可能远比不上公域流量,但私域流量的含金量和有效性对品牌主来说价值更高。因此,建议品牌主留出一部分资源和精力来建立及扩展自己的私域流量池。”
而对于服务商,刘建平的建议是,不要太过看重政策的短期红利,他表示:“更重要的是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服务商不能只是用流量思维思考,更多的是要具有内容思维。用户的流动最终取决于你所提供的内容,而附加在产品和品牌上形成的这些内容就是内容红利。因此,服务商需要聚焦于符合平台调性的内容生产,这也是一个核心和长期的挑战。”
事实上,当互联网回归到一个开放、公平、透明的环境时,和流量红利殆尽后考验企业的真材实料一样,考验的更是企业在“裸泳”时的真实水平,而此次考验发生于失去某些盘外招之后,企业更需要依靠硬实力获取客户的认可。
从“流量为王”到“内容为王”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流量依旧重要,私域流量一直在被企业关注和重视,而内容则是帮助企业建立、维持和扩展私域流量的有效手段。
《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这一系列法律法规见证了中国二十多年的互联网经济发展之路,从无到有,从0到1,日渐完善的管理体系预示着中国算法治理和治理算法的能力与日俱增。
一次互联网外链屏蔽的解除也许不能代表什么,但一次次法律法规、规章解释、政策文件的落地与施行,护卫着中国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健康发展。我们所设想和期待的互联网环境,走过的是一段曲折的前进道路,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展开全文

猜你感兴趣

年轻人消费习惯变迁,酒企如何应对?

国际品牌观察杂志2020-04-20

短视频握手游戏的三大改变

国际品牌观察杂志2020-04-02

亚文化圈层势能与千亿潮玩市场

国际品牌观察2021-08-16

热点新闻

国货美妆倒在了2021?

国际品牌观察2022-06-09

Timpson,百年家族小店如何老而不僵?

国际品牌观察2022-06-09

品牌商争抢谷爱凌,要流量还是要品牌?

国际品牌观察2022-06-09
  •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