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品牌观察网

Windows全免费时代已来,这家差点被忽视的老品牌如何踏上二次增长?

二十多年前的中国大地上,一场叫做互联网的浪潮汹涌袭来。
 
也是在那时,先看到未来的一拨人,揣着几亿几亿的美金杀入这片荒芜之地,把钱使劲砸给立志改变未来的「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们。
 
那时候的微软如日中天,端倪苍生。
 
以至于中国绝大多数人的青少年时期,几乎都是通过「破解版」的微软系统,安装「盗版」的微软软件,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听见「当当、当当」的24和弦铃声。
 
现在看来那过分粗糙的提示音,在当时就是来自灵魂的一击,仿佛在宣告「年轻人,你已经推开了通向新世界的窗。」
 

 
2010 年,那阵风又来了。
 
这一年,苹果发布 iPhone 4,乔帮主高调喊出了那一句:Changing everything, again。
 
乔帮主一战封神,苹果自此登上神坛,以至于后人评论:iPhone 重新定义了手机,而 iPhone4 重新定义了 iPhone。
 
此时的微软尽管业绩有了下滑态势,但根基依然还是那么牢不可摧。
 
以至于我们那时跻身互联网行业,判断一家公司是否靠谱只需要一个问题「贵司的电脑用的是正版微软系统及软件吗?」
 
我们都想补上年轻时欠下的「门票」。
 
可谁曾想加利福尼亚的一只蝴蝶振翅,全世界都刮起一阵狂风,把通向新世界的窗吹得稀烂。
 
2010年10 月,一款名为「微信」的项目在腾讯广州研发中心开启。当时 QQ 已经 是全国最大的即时通讯工具,没人明白马化腾为什么要再搞一个产品。
 
但在小马哥眼里,两者完全不同。
 
不同在五个字:移动互联网。
 
2010 年前后,3G 投入商用,种种迹象叠加,背后指向同一个趋势:
 
一个属于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开启,蓬勃的机会在大地上发芽。

 
春江水暖鸭先知,LP的钱像暴雨一样涌入,这种感觉,就像钱太烫手,不把它栽种下去就会腐烂贬值。
 
对于资本而言,撒中任何一个好苗子,都是几十倍甚至几千倍的回报,而那几年在中国的大地上,遍地是种子。
 
移动互联网行业在那几年几度狂飙,创造出无数造福的神话。
 
我身边所有的聪明人都挤入这条赛道,家都追求着:效率,人人都在跟时间赛跑,在美梦里竞争,在每日里进取,不相信会绝望,主动忽略踌躇,向着时代的巨轮迎头而上。
 
可任何事情时间一长,都显得格外残忍。
 
时间来到2014 年, 战火烧到了O2O(Online To Offline 线上到线下)领域,这是互联网公司在衣食住行等实体战场第一次开始刺刀见红的厮杀。
 
而那年,微软推出了他们寄予厚望的Win10,而且史无前例的向中国互联网运营们学了一招——免费。
 
消费者1年内可免费升级Win10系统。
 
但大多数人的反应冷淡,因为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苹果。
 
还是那年,微软急匆匆推出了手机操作系统win phone、surface以期重夺高地。
 
匆忙上马的新项目bug不断,自然市场反应也平平,不少苹果的粉丝用乔布斯曾经对微软的评论,进行了总结——
 
微软在那年市值几近腰斩!
 
当所有人都在纳闷「曾经系统装机量占全球90%的微软怎么了?」「那个家喻户晓的品牌怎么了?」......
 
甚至不少人拿微软和曾经的胶卷巨头柯达进行了对比,悲观地表示「微软命不久矣」!
 
就连微软的前董事长比尔.盖茨也传出——卖出大量微软股票,购买大量房地产股票进行对冲!
 
正在这时微软换帅了!
 
尽管当时不少人认为这是微软的垂死挣扎,不过事后证明,正是这次换帅,让微软这个巨无霸老品牌再次迎来增长,市值走出了令人欢欣的「大阳线」。
 
微软迎来了二次增长。微软是怎么在绝境中做到的?
 
我们先来看10月15日正式发布的win11,你首先会发现那个从 Win8 时代用到现在的 “ 被风刮倒了的窗户 ” 标志又被扶正了。
 
无论是任务栏重绘的图标Ui还是菜单栏,Windows 系统摆脱了以往那个呆板理工男的形象,变得非常有品味。


 
另外新的 「 开始 」 菜单采用更为简洁的启动器界面,替代了自 Windows 8 以来的磁贴设计,让效率提升不是一星半点。
 
Windows 11 增加了一个自动启用 HDR 的功能,当然首先你需要有 HDR 的显示器才行。
 
当然,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这次win11可以直接在微软商店里下载安卓的 App,并在电脑上打开使用。
 
也就是说,所有安卓版本的微信、微博、抖音都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运行,直接省略在windows系统上的二次开发,当然也给手机重度患者提供了一个重新坐在比手机屏幕更大的电脑屏幕旁的机会。
 
另外微软官方表示,在微软应用商店登陆的安卓应用,不会收取任何分成,所有利润全归软件开发者所有。
 
尽管微软带来的全新Win11操作系统,似乎跟苹果的IOS系统有点傻傻分不清楚,但确实给消费者不少新鲜感与升级的理由。
 
同时也对软件开发人员更加友好,零门槛、零抽成、平台全开放、只要你来玩。
 
这放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过去Windows每次推出新版本,用户都必须要付费才能升级,这会导致相当一部分用户不愿意付费,宁可将就用老版本。
 
这就导致尽管大家都使用的是Windows,但版本可能五花八门,你是Win7我是Win8,带来了大量兼容性问题。
 
作为一个编辑,最感同身受的是你给同事传份word文档,或者pptx介绍,那边表示「我打不开,你要不给我降个版本,再发一遍。」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基于Windows的应用软件开发商,究竟该用哪个版本来开发呢?
 
用最新版本吧,很多人用不了,会影响软件销售;
 
用旧版本吧,很多最先进的功能没法实现,而且旧版本迟早要被替换掉。这让应用开发商左右为难,很不利于开发者生态的培育。
 
当然,在Windows占垄断地位的全盛时期,这是软件开发商需要自己解决的问题,不会对微软造成困扰。
 
但是后来不同,苹果杀上来了。
 
苹果一直在积极地免费升级自家操作系统,大力支持开发商在最新版本上开发应用软件,精心培育操作系统上的软件生态。
 
这样一来,大量软件开发商肯定选择苹果,而不想把时间浪费在Windows版本的纠结上。
 
其实微软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又舍不得放弃Windows授权这个现金奶牛,迟迟下不了决心。
 
在左右为难之间,错失了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微软市值大幅缩水。
 
直到新任CEO萨提亚·纳德拉上任,推出Win 10时,试探性地实行老用户限时一年免费升级的政策。
 
结果用户反应非常积极,短短时间内全球几亿用户进行了升级。

 
当然,在免费升级一年期满之后,Win 10后来实际上一直是免费升级的,毕竟微软发现了更大的市场——全面进军云服务等新的业务领域,创造出第二增长业务;
 
而过去的现金奶牛win系统成为了用户流量的天然入口;
 
微软最终通过服务用户、开放技术授权、做大了整个市场,获得了规模效应。
 
当然,谈到微软这家被差点被忽视的老品牌是如何做到新生的?
 
我想离不开「三个转变」——
 
1.产品转变。
 
这做起来相当难,相比于其它两个层面是最重要的。
 
从提供有形的PC,到提供基础设施层面的计算服务,微软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制度和管理的改变。
 
纳德拉上任的第一天,他就在员工面前掏出了一个iPhone手机,员工一片哗然后,他解释:
 
要承认对手的强大,与我们的固步自封,这并不是件坏事。
 
接着他表示我们要活下来,就需要解决:
 
如何在苹果的平台上低调地大有作为;在公司内部如何让处于强势竞争状态的部门与部门之间放弃傲慢与偏见,实现合作与协同....
 
正是纳德拉在制度和管理中要求以一种弱势的姿态,用合作、协同、建设性的态度作为底色的同理心,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让微软这头大象也开始再次狂奔。
 
3.品牌文化的改变
 
过去的微软在比尔.盖茨、鲍尔默手下有一种傲慢的工程师文化。
 
比如,饱受诟病的UI体系,效率低下的「开始」菜单,一用就是十数年。
 
而纳德拉大力推动微软的文化变革,把“赋能他人”确立为微软的核心使命和灵魂,重新点燃了员工的工作激情和自豪感,并通过对僵化的官僚体制开刀,通过改革会议制度、推出黑客马拉松等,重新激发微软的创新能力。
 
结语
 
纵观微软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其有过高光,有过低谷、有过举世瞩目、也有过门前冷落,如今再启征程,让人感慨这世上打造品牌能有几条捷径?又有哪些品牌能轻而易举跨越时间?有几家企业能风平浪静地度过寒冬?
 
而这浩浩汤汤的时代里,资本狂飙几度吹皱春水,互联网+、大数据、P2P、双创、孵化器、众筹、O2O……一些词被高高抛起,又轻巧地落下,一些词却终于悄无声息地沉入水底,仅留下水面波澜。
 
究竟什么样的品牌能够永葆生机,永远在路上,我想微软给了一个参考答案——
 
业务上正视现实,拥抱未来;
 
组织上激发活力,整顿僵化;
 
文化上坚持同理心,为客户服务。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