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乘风破浪的姐姐》 ——女性综艺市场的新突破? 国际品牌观察杂志 2020-10-23 10:14


  《乘风破浪的姐姐》在打破大众对“女团”的刻板印象等方面的突破不可否认,但节目内核想要表现的独特性与节目外化呈现出来的重回老路及其背后的制约因素,更值得深思。
 
  文/王菲 郝宇婧(王菲系中国人民大学现代广告研究中心主任,郝宇婧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我国整体综艺市场的爆发式发展从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开始,爱奇艺、优酷、腾讯等互联网视频平台的入局又将其推向了新高潮。市场上的节目产品日益丰富,各类题材的真人秀综艺层出不穷,尤其在近几年,在经历了一段较长的节目同质化时期后,一些精品系列综艺节目逐渐成型。
  在大浪淘沙之下,顺应“她经济”背景下互联网驱动女性消费升级的“她综艺”涌现,一大批立足女性视角,覆盖生活、工作、情感和社交等全方位话题,折射当代社会女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艺节目开启了霸屏模式,在社交媒体上也引起了极高的热度与讨论度。
  《乘风破浪的姐姐》可以说是今年女性综艺市场上的一匹黑马,30位30岁以上的女艺人,通过3个月的培训与比赛,在专业制作团队的帮助和观众的投票选拔中,最终优选7人成团出道。这是有史以来首个为30岁以上的女艺人提供舞台、为全民打造逆龄音乐女团的节目。虽然在爱奇艺系列青春女团选秀节目《青春有你2》和腾讯视频创造营选秀系列节目《创造营2020》的双重夹击下播出,但它仍然以节目本身独特的立意与参与明星自带的人物话题度成为了今年女性综艺市场上的一次新突破。
 
  不畏年龄挑战,真的三十而已?
  波伏娃说:“世界的再现,如同世界本身一样,都是男人的作品,他们从其自身的观点描述它,并与绝对真理加以混同。”不得不说,当今社会的女性,无论什么地位、什么职业,都在一定程度上承受着来自比同一层次男性更多的社会审视甚至遭遇不公平的待遇。
  面对年龄焦虑这一天然的议题,女明星们的考虑可能其实和普通女性并没有什么不同。从深层价值来看,《乘风破浪的姐姐》聚焦30岁以上女性如何突破年龄的限制,找回生活热爱、重新寻求自我挑战、追求女性主义文化的表达。作为一档综艺节目有这样的立意,确实不易。
  在此前的青春偶像选秀节目中,“年轻”仿佛是女性追求梦想的必要条件,它是资本,是继续拼搏、活出自我的通行证,每一个参与节目的女孩都青春靓丽,她们满足了成为被围观者的条件,而这些是符合传统父权社会的审美要求的。“超龄”,似乎已经成为了束缚女性实现自我发展与提升的枷锁。
  但这个节目展现了这些想要迎接现实挑战、实现自我梦想的姐姐们,不畏惧变老的容颜和身体,重新进入一个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并努力做出尝试,这对于处于同样境况的社会普通女性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鼓舞?!有网友说:“看到这些姐姐们,我好像不那么害怕变老了,仿佛能够接受来自生活的任何挑战。”正是这种来自情感与价值观上的强烈共鸣,让这档综艺节目从一开播就掀起了一场场关于社会深层问题的探讨,观众中的“她们”从中看到自己的生活,也折射到自身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了焦虑情绪,从生活的修罗场里解脱出来。由此,节目也间接实现了价值引导。
  虽然在这其中,也存在关于冠名商是否与主题相背离的议论,但从整体大方向上来看,在这一综艺的初衷里,像“年龄”被当作女性这一独立个体在某些领域被评判的唯一标准这种由来已久的问题,乘着30+女性明星群体与女团选秀这两个热度的载体,进入主流视野,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所以,当女性综艺节目的价值立意能切中当前社会的情绪痛点,真正关注女性心理,将目光投向那些已经被忽视已久的女性群体时,或许才能发挥其真正的引导作用,而不是在娱乐过后的一地鸡毛中偃旗息鼓。
 

 
  各具特色VS整齐划一?如何定义女团?
  落脚到节目的形式——音乐选秀成团,这个节目呈现的是一种反差。一提到“选秀”“偶像”“女团”,观众的脑海通常浮现的是年轻、资历尚浅、新人的形象,而《乘风破浪的姐姐》刚好选择了观众原有刻板印象的反面——30+、经验丰富、娱乐圈前辈。这样一群人组合在一起,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女团?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对现有偶像造星工业化的一种挑战,是对女团标准的一次拷问。
  30位在各自领域已经有一番成就的前辈艺人,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不同的人生阅历、专业资历的沉淀,每个人在观众心中都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形象,给大家一种不同的期待,区别于其他女团选秀节目通过各种资本手段商品包装化的单一化女团形象。
  从节目一开始的怼评委、拒绝节目组不成文的既定规则,到向导演组提出一些“无理”要求,一些姐姐身上的独特个性开始展现出来,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性格特征。相较于专业舞台表演来说,大家看到更多、讨论更多的恐怕还是姐姐们之间的暴露在摄像机前的真实互动,或明争暗斗,或和谐互助,这本质其实还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真人秀。观众在这里看到了不同于此前选秀节目中选手没什么话语权,甚至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被节目组操纵表演综艺剧本的场景。节目团队塑造的姐姐们在节目里的强势地位与霸气形象,让观众产生了代替满足,触发了观看节目的爽点与爆点。同时,将镜头后面的女明星日常相处等后台行为作为前台表演呈现在观众面前,甚至对她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进行抽丝剥茧式的深度解读,这种“被观看”“被窥视”的真人秀特点也同样根深蒂固,深谙热点套路的节目组依靠后期剪辑等手段,也在控制着每个人形象的展现,在某种程度上并未打破传统娱乐工业模式对女性的束缚。
  而依靠观众投票来决定舞台优劣的选秀比赛模式也丝毫未被撼动,这个节目开始想要挑战的所谓女团的标准、工业化偶像制造的豪言壮语,在观众的喜爱度争夺面前一下子烟消云散。在经历了多年偶像选秀节目的狂轰滥炸之后,大部分观众的审美和他们投票的标准并未改变,代表年轻、活力炸裂的劲歌热舞的舞台才是真女团,反而姐姐们富有自己特色的、自己想完成的舞台表现未能得到观众的投票,节目组操纵选票的传闻也使得“冲破女团固有定义,打造不一样的女团”这个口号似乎成为了一句空话。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节目进行到后期,有不少网友已经表示“换汤不换药”,节目的底层逻辑仍然是偶像选秀的传统叙事。
  《乘风破浪的姐姐》在一众单一、审美疲劳的青春选秀节目中提出对标准化的质问,勇气可嘉,但是,其在比赛赛制、投票规定、晋级规则等节目流程的细节方面却渐渐与主题相背离,节目内核想要表现的独特性与节目外化呈现出来的殊途同归令人遗憾,最终也并未给出一个具有突破性的答案,仍归入了传统选秀的洪流。虽然市场需要满足观众的需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不能为了一味满足观众需求而扼杀审美多样性的萌芽。其实观众内心是想要多元化的节目呈现的,但大众媒介素养与审美情趣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这单单靠综艺节目是难以完成的。在放手给观众选择之前,保持节目的内外逻辑一致,释放多元包容的信号,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突破。
 
  谁在背后掌握着话语权?
  随着《乘风破浪的姐姐》热度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品牌赞助商涌入,梵蜜琳、唯品会、护舒宝、新氧等无一不是针对女性在美妆、服饰购物和生理卫生等方面的生活需求,尤其在舞台表演上,护肤、妆容和服装都是重中之重,这些品牌只要争取到足够多的权益,凭借曝光度就能加持本身的契合性。“她经济”的市场逻辑下,女性用户的迅速增长给这些综艺节目提供了充分的市场前景,除了将镜头对准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为精准营销和广告植入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女性综艺市场的不断发展将资本与消费的动机无限放大,各个节目的冠名商都抓住机会以创造营销神话。而当偶像经济在各方资本的支持下愈演愈热时,商业化逻辑的考量便成了重中之重,在各自领域已经有所成就的姐姐们为何要“放下身段”来参加这样一档选秀节目呢?当然有人说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但不可否认的是,面对偶像经济这个大蛋糕的红利,大家都想来分一杯羹,以重新获得热度,让资本看到自身的商业价值。
  但女性个体是拥有独立真实和丰富内心世界、丰满立体的人,不是片面简单的工具人,资本应该向新的方向前进了,应该开始向放下剧本、放下人设、放下单一复制的方向发展,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势,为女性角色的定位和呈现方式提供更多可能,打造传媒“新自由主义个体化”的女性叙事逻辑。当然我们不能对综艺这一娱乐节目形式过度赋予精神与文化教育功能,观众需要的是多元化的节目,像《乘风破浪的姐姐》这样的尝试是好的,但是节目内容的呈现要切实紧扣节目的内核与主题,不要让价值观正确成为一句空喊的口号,而应做到表里如一,内外逻辑一致,让女性综艺市场不止成为资本狂欢的场域,更能成为真正符合并引领女性主义方向的一种尝试。
 

展开全文

猜你感兴趣

男性颜值消费:新经济与新消费扫描

国际品牌观察杂志2020-09-22

苹果ATT,能否以短痛消除长痛?

国际品牌观察杂志2021-06-16

媒体将成为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

国际品牌观察杂志2021-04-22

热点新闻

国货美妆倒在了2021?

国际品牌观察2022-06-09

Timpson,百年家族小店如何老而不僵?

国际品牌观察2022-06-09

品牌商争抢谷爱凌,要流量还是要品牌?

国际品牌观察2022-06-09
  •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