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来凤藤茶”:土家宝贝如何走出深山? 国际品牌观察杂志 2020-07-24 11:08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刻入血脉的对品质的重视,是“来凤藤茶”产业大厦的根基;当地政府及多个职能部门的指导,不断推高这座大厦的高度;淳朴善良又韧劲十足的当地企业家和茶农,则是其发展的中流砥柱,而他们的武器是“健康”和“创新”……
 
  文/彭春雨
 
  湖北酉凤来硒贸易有限公司(下简称“酉凤来硒”)董事长杨艺琼最近很忙,在提交完向湖北省商务厅申报湖北名优品牌——荆楚优品的资料之后,她紧接着又分别在酉凤来硒藤茶基地工厂和公司接受了湖北电视台谈笑的现场采访。
  她渴望并享受这样的忙碌状态,在50多岁的“高龄”从商人转型为农民,在她二次创业的过程中,这样的忙碌是常态,她甚至为此错过了孙子的出生和周岁生日。她的微信朋友圈每天高频次分享跟来凤藤茶、茶农的日常、抖音推广等相关的信息,间或也写写小孙子、儿媳妇的动态或者自己臭美的事儿,这些鲜活的内容,让她的朋友圈也彰显了跟来凤藤茶一样的个性。
 
  闻于传说:“天子神茶”背后的文化深意
  像全国所有的知名茶叶一样,藤茶的背后也有很多民间故事,杨艺琼分享了一个跟皇家相关的故事,这也是民间关于藤茶最广为流传的一个典故。相传清光绪年间,武夷山下有位叫陈子贺的先生在京担任光绪皇帝的老师,他发现光绪皇帝身体羸弱:食欲不振,脸色发黄,声音沙哑,脸上还常有红痘和黑斑,但为此苦恼不已的光绪皇帝又十分害怕吃药。在陈子贺某次回家探亲时,发现当地的乡亲们人人精神饱满,皮肤光润,细究之下得知这源于他们经常泡饮一种从山野采来的藤叶,陈子贺品尝之后发现此藤叶先苦后甘,回味甘凉,联想到皇上声音沙哑,他便带了一些回京敬献。光绪皇帝尝试之下觉得味道不错,便经常泡饮,不到半年时间,身体便得到明显改善,这令他十分高兴,便准备降旨将之命名为“天子藤茶”。但陈子贺听闻后非常焦急,请奏皇上:“如皇上降旨命它为‘天子藤茶’,老百姓就不敢再喝了,还是让它回到百姓之中,造福人民吧!”光绪皇帝从善如流,于是将之赐名为“野藤茶”。
  典故真实性无从考究,但从这个接受度非常高的传说中,杨艺琼认为至少可以获知藤茶本身背后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属性:民间认可藤茶药食同源的功效,更体悟当中的情义,并感恩藤茶的造福于民。
 
  生而神奇:神秘的北纬30度
  藤茶,顾名思义,是一种藤本植物,其植物体比较细长而柔软,不能直立,只能依附在其他植物或相关支架支持物上,与其缠绕生长。据杨艺琼介绍,藤茶在中国有非常长的饮用史,在古代多作为药品应用,在近现代依然如此。根据可靠资料,民间泡饮藤茶的历史大概已有六七百年。《诗经》把藤茶称之为“古茶钩藤”,民间又将藤茶称为“莓茶”“土家神茶”等。
  藤茶多生长于500-1000米的山顶灌木丛、小河、小溪或山涧等比较阴湿的环境中,在中国西南的甘肃和陕西等地分布较为广泛,生活在山高林密的地区的少数民族,如苗族、傣族、瑶族、拉祜族和土家族等,早已发现泡饮藤茶能清热解毒、润喉利肺、消除疲劳,并可用藤茶的茶汤来清洗伤口等,其藤茶文化非常悠久。
  而如今的来凤被誉为“藤茶之乡”,“来凤藤茶”是“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来凤拥有全国最大的藤茶种植和加工基地,种植面积达到七万多亩,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一半。
  提起来凤的地理条件,来凤人杨艺琼不无骄傲。
  来凤位于湖北省恩施州,处于北纬30度、东经110度的交汇处,是最优质的农产品生产地带之一。来凤平均气温15.8℃,四季界线分明,年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是典型的山地气候,土壤的有机质非常多,尤其富含硒元素——恩施被誉为“世界硒都”。
  这些都是“来凤藤茶”独一无二的优势。
 

 
  育于专业:一个执着的创始人的几千次努力
  但在1996年之前,“来凤藤茶”还养在深山人未识。
  直到赤脚医生出身的向班贵的一个举动,才有了“来凤藤茶”这个名号的诞生。这位“来凤藤茶”的创始人,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土家族山民,在多年的从医经历中,他注意到当地人非常长寿,百岁老人比比皆是,而且极少出现肿瘤、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患者,但一直不明白其中的奥秘。同时,在长期的诊疗工作中,他充分见识了当地这种藤本植物的神奇功效。
  1996年,想要一探究竟的向班贵将藤茶送到中国药科大学。经过检测和鉴定,这是一种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显齿蛇葡萄,其主要成分为二氢杨梅素、蛇葡萄素等,富含硒元素,其中总黄酮是所有已知植物中含量最高的。这些物质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肝脏病变有很好的疗效。当地的文献中早有用藤茶入药的记载,对风湿、关节炎、肠胃不适和跌打损伤等有一定的疗效。
  向班贵觉得既然功效这么好,何不让它走出深山造福众生?于是他开始按中药炮制方法,生产出一批“莓茶”,但因其中药味浓烈,口感难以为大众所接受,不适合市场推广。
  但向班贵并没有放弃,自1996年开始,他一边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一边与中国药科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中医大学、湖北民族学院、江中中药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通过几千次工艺试验和改进,掌握了藤茶加工技术,不仅让藤茶没有了中药味,而且使其“口感清香,回味甘甜”,这为“来凤藤茶”走出深山奠定了关键一步。
 
  壮于品质:一批锲而不舍的来凤企业家
  深山高林造就了“来凤藤茶”的独特功效,但带来的也不全然都是优势,受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影响,“来凤藤茶”难以走出来凤、走出恩施,但像杨艺琼等已经在外地扎根的来凤人从中发现了商机。
  杨艺琼的商贸生意始于2001年,事业已小有所成。“在上海那边经常能听到上海人对我们藤茶的认可”,2017年,出于生意人的敏感,她计划为家乡来凤招商引资,然而事与愿违,在来凤县准备投入数百万的资金、在土家山民准备好了数千亩茶园之后,计划中的合作伙伴迟迟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投入,而新茶收购却在即,杨艺琼不顾子女的反对,决定自己来做。这是她从未为外人所道的故事,也是她的“心结”:内心焦虑、惶恐、愧疚,无所适从。她穿上了“藤茶腾飞,造福百姓”的定制文化衫,在知天命之年开始了人生的再次创业,希望能够造福当地乡民,以此减少“负疚感”:“如果我不做这件事情,可能不会给来凤带来这么大的灾难。”但不可否认,正是那笔未兑现的“外来资金”的刺激,来凤的藤茶产业提前向前迈了若干步——储备了足够的茶园。
  创业伊始,她面对的是大量的产品库存,但深山之外几无知名度。她能做的就是拼命跑市场,凭借多年在江浙一带经商积攒下来的经验,她知道“品质是第一位的”,这是前提;“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她需要尽已所能,为“来凤藤茶”寻找有影响力的“带货人”,通过这些人的试饮来现身说法,其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辛劳。
  尽管来凤藤茶有先天的优势,但藤茶的种植过程也不完全是靠天吃饭的,杨艺琼认为一切还得靠专业说话,于是她组建了“三和合作社”,发展藤茶种植基地,从当地94户农户手中流转了1000亩土地,之后再以每天100多元的工资聘请这些“农业工人”,进行藤茶的种植、采摘和加工等工作。而且杨艺琼定下了标准:“我们的藤茶一定要按照绿色健康的标准来种植,因为产品是根基。”首先要“保证不打除草剂”“保证不施化肥”,以申请“有机”认证为标准。在加工过程中,藤茶的茎叶需要经过摊青、杀青、揉捻、发酵、自然堆放和烘干等程序,杨艺琼也要求精益求精。同时,她还引入技术精湛的合作伙伴陈永胜,负责种植加工。在她的朋友圈,时不时会晒一晒这位“陈大师”“陈氏第七代大师”的敬业、专业为公司带来的创新。她创立的酉凤来硒,一头连着合作社,进行着“来凤藤茶”的生产工作;另一头连着市场,需要为“来凤藤茶”找到出路。已经在商海打拼了近20年的杨艺琼意识到销路在外面,只有将“来凤藤茶”的整体产地品牌打响了,才能够为公司、为来凤的藤茶产业、为整个来凤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所以,“只要有机会推广‘来凤藤茶’,大大小小的展会我都要参加。”自2017年以来,杨艺琼先后到北京、武汉、杭州、徐州、南昌等地参加了100多场推介展会,她还举办了30多场藤茶体验品鉴会。她认为参加博览会、展销会是“借力”的最好时机之一,在杭州参加展销会时的经历即是一个缩影。她获知杭州市委书记将来展馆参观,便提前泡好“来凤藤茶”,第一时间将这杯品质茶送到了光临其展位的市委书记手边,并悉心介绍其清咽利喉等功效。市委书记试饮并认可其效果,这为“来凤藤茶”提供了很好的品牌势能,后来,她果然很快就打开了杭州市场。
  在她看来,2019年加入艺福堂电商平台,是她参与“来凤藤茶”建设中的里程碑式事件。回忆起来,个中既有心酸也有自豪。她花了一年多时间,锲而不舍地将“来凤藤茶”的产品介绍和质检报告等发给艺福堂的董事长李晓军,最终凭借诚恳、踏实的个人品质及过硬的产品品质,让“来凤藤茶”成功进驻互联网茶叶领导品牌艺福堂,这成为了其走入都市家庭的重要一步。
  除了进驻网店外,拓展连锁加盟店也是杨艺琼努力的方向,截至目前,她已经在全国各地建立品牌形象店8个,并成功将“来凤藤茶”引进到湖北名优品牌“荆品惠”连锁店内。此外,在机场高速服务区等,也开设了“来凤藤茶”的形象展示店。
  而据介绍,在来凤县,这样的集藤茶生产与经营于一体的企业,多达20多家。正是杨艺琼们的努力,才让“来凤藤茶”有机会进入家庭,成为都市人群的健康饮用品。
 
  成于扶植:不遗余力的人民公仆
  而在杨艺琼看来,“来凤藤茶”的发展更离不开各界的扶植,她的内心充满了感恩。与一般的产品品牌不同,作为一个整体的产地品牌或者说区域公用品牌,“来凤藤茶”从来凤走向全国,依靠的不是传统的大众媒体的广告,而是国家扶贫办及当地扶贫官员的支持和引导。据她介绍,扶贫办为企业搭建的832全国贫困山区的消费扶贫平台及中国扶贫网湖北馆等官方平台,给了“来凤藤茶”向全国人民展示自身的机会;在疫情期间,县扶贫办主任彭昭元更是给各个企业家出谋划策,鼓励企业家在无法拓展外地市场时学习如何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进行宣传,以让更多人了解它的功效,让“来凤藤茶”走出大山。“正是在他的点拨下,我才开始学习在抖音上发布短视频。”
  她还表示,作为来凤的支柱性产业,藤茶是来凤县委举全县之力发展的产业,县长李伟挂帅担任总指挥,政协副主席向莉坐镇指挥县藤茶发展工作专班;国家农业农村部来凤挂职副县长杜建斌和当地农业局刘福江局长带领藤茶企业到北京、上海和重庆等地开拓市场,并建议公司在阿里巴巴和淘宝等平台上开设网店。今年由于疫情影响““来凤藤茶”滞销,副县长杜建斌当上“来凤藤茶”直播带货的代言人,多场次连麦直播带货推介“来凤藤茶”;县科技经信局也带领各家藤茶企业参与各种展销会、博览会;县农业农村局的干部职工履职尽责,对“来凤藤茶”各个环节把关、引导,并以公正、公允的心态,将一家家茶企团结在一起,共同发展“来凤藤茶”产业……这些力量,将“来凤藤茶”带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为当地企业家开发了市场,更拓展了思路。
 
  盛于创新:日益精进的各项技艺
  “走出深山”,要在各个都市站稳脚跟,一个基本的前提是:能真正满足都市人群的需要。这离不开对“来凤藤茶”成分的进一步认识、功能的进一步开发,以及品牌形象的进一步塑造,这些都需要不断创新。
  在对“来凤藤茶”的开发中,创始人向班贵及其成立的湖北凤鸣藤茶有限公司是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他便着意对藤茶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规划,对产品研发、原材料供应等相关课题进行有序探索。
  2000-2002年,向班贵开发出龙须、龙凤、龙珠等系列产品,同时进行了野转家栽培实验——藤茶仿野生栽培实验,并取得成功。
  2003-2004年,向班贵进行了藤茶品种选优,培育出优良藤茶品种——绿凤显齿蛇葡萄(获品种鉴定)。同时对藤茶种苗繁育技术和栽培技术进行升级——藤茶矮、岔密植技术成功。完成了藤茶保健食品文号申报,并获批。
  2005-2008年,向班贵完成了藤茶无性系繁育和藤茶综合利用研究,同时进行了藤茶病虫害防治、藤茶立地条件、富硒栽培课题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
  如果说向班贵的工作是开创式、奠基式的,那么杨艺琼等对“来凤藤茶”的开发和推广则是拓展式的。
  杨艺琼如此评价这位前辈:“没有他,就没有‘来凤藤茶’的今天”,向班贵在“来凤藤茶”发展之初就“坚持不施化肥”和“坚持品质第一”的产品观,影响了一家家藤茶企业,为这个产业定下了稳健发展的基调。
  坚守品质之外,酉凤来硒注重就“来凤藤茶”药食同源的特色进行产品创新,杨艺琼对“来凤藤茶”的各种功效如数家珍,细数完传统的清喉利咽、改善“三高”等功效之外,她最愿意说道的是其美容抗衰老和缓解疲劳的功效,这也是现代都市人群颇为看重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对藤茶的成分进行的科学分析表明,“来凤藤茶”中的黄酮和硒元素含量是最大的亮点,均超过绿茶和花茶,是缓解当前都市人群亚健康状态的上佳帮手。
  最近杨艺琼在为酉凤来硒旗下“山货捕手”品牌的一款产品申请专利。这是一种小罐藤茶,经过二次发酵,在口感上有所改良,更易被消费者接受;藤茶被精心压缩成了一片一片的精致茶饼,一片即可泡四大壶茶,分为10片/罐和15片/罐的规格,适合爱美的女士、上班族及商旅人士。除了产品层面满足现代都市人群追求精致品位和便于携带等需求外,其包装也别出心裁。一名老人身着土家族传统服饰,端着热气腾腾的茶,笑容满面,寓意着“长寿”“祥和”;来凤非遗文化“摆手舞”和“西南卡普”也占据了包装的显著位置,带有浓郁的土家文化特色,极具辨识度。来凤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土家族自治县,是非遗文化“摆手舞”的发源地,祭祀性舞蹈“摆手舞”根据老百姓在田间劳作的动作(撒灰、挖土等)设计而成;而“西南卡普”是全国五大织锦之一,其中的灵动与传承无疑是走入现代人心灵的一张通行证。这款集健康、时尚、便利与文化为一体的产品,一上市就获得了“卖爆了”的礼遇。据杨艺琼介绍,其在银联、湖北供销等渠道都卖出了几百单。今年新茶上市后,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酉凤来硒的销售额就达到了300万元,这款创新产品功不可没。
  除了在产品上不断呼应并引领消费者的需求外,在推广方式方面,杨艺琼也走在了前列,在前文提到的入驻网店之外,她还积极报名参加新媒体内容创作与发布的培训班,学成之后,她在抖音等平台上发布推介以“来凤藤茶”为主的来凤农产品,在她发布的600多个抖音视频中,不乏浏览量过10万次的好作品。她化身“藤茶(小)姐姐”,用幽默诙谐有时甚至夸张的语调,对“来凤藤茶”的产品、功效、品牌和文化故事信手拈来,进一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并逐步建立起相对稳固的关系。“地摊经济”和“直播带货”的风口,她也没有错过,正在积极进行尝试。
 
  立于健康:一杯既福民又富民的茶
  由于武汉是来凤县的对口援助城市,曾经给来凤人民很多援助,在今年武汉人民深受新冠疫情之困时,来凤县的老百姓感恩回报,为武汉捐赠了非常多的物资,其中包括土家之宝“来凤藤茶”,50多吨(价值110万元)藤茶进入到武汉11家医院和社区,“一杯健康茶致敬逆行者”,既缓解了医护人员口腔溃疡、精神疲乏等生理问题,又寄意医护人员“苦尽甘来”,助其获得精神的放松。
  杨艺琼也是其中的亲历者。2月20日,她接到一个购茶电话,对方需要为湖北省人民医院采购一批具有改善口腔溃疡功效的藤茶产品,价值约为5万元。经过详细了解,杨艺琼获知武汉抗击肺炎疫情的一线医务工作人员由于长时间穿戴防护服,造成了面部压疮和口腔溃疡,杨艺琼立即做出免收对方款项而无偿捐赠的决定,并与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一道,第一时间将具有清咽利喉、姜丝和代泡等三个功能品种的藤茶产品打包,并在义工和邮政物流的帮助下,将这批爱心藤茶发往湖北省人民医院。谈及此事,她感叹:“我们“来凤藤茶”对咽炎、口腔溃疡和提高免疫力都有明显的效果,我希望能够对医护人员有所帮助,这也是我们山区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如果说“入行”之初是带着负疚感“赶鸭子上架”,那么在咬牙坚守的三年时间中,杨艺琼是真的是爱上了藤茶这个产业,她每每会被来自海外如马来西亚,国内如杭州等地的“来凤藤茶”饮者发自肺腑的感谢鼓舞、感动,从而充满干劲。这些人因为各种机缘饮用“来凤藤茶”之后,缓解了疲劳或是改善了咽喉肿痛、喉咙嘶哑等病症,这让杨艺琼感到自己从事的是一份神圣的事业,因为“可以把健康带给更多人,在这个世界上,赚钱的生意有很多,但是没有比帮助别人健康更重要的事情,只有健康才是永续的。”她对“来凤藤茶”的推广,是“一份爱的分享”。如果说,杨艺琼入行之初是感觉要对茶农有所交代;那么,在一路跌跌撞撞前行中,正是淳朴、勤恳且恪守品质的乡民们给了她坚持和坚守的力量;如今,她更多的是一种心安:她与茶农共同成长,也带动了茶农一起致富。
  在杨艺琼的形象展示店,她还义务展出合作伙伴的来凤特色产品,如蜂蜜、香菇、百合、凤头姜等,因为“只有‘来凤藤茶’好了,只有整个来凤好了,我们来凤的企业、来凤人民才有可能发展得更好。”
  一直以来,来凤的藤茶企业都是为这份责任和义务所驱动,在利己的同时利人,这是他们的大爱。在为消费者推出应时应节品质过硬的茶饮产品之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回馈了社会,“为饮者造福,为茶民谋利”。以酉凤来硒为例,其解决了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并带动这些贫困户户均增收1200元。仅今年一年,杨艺琼就救活了几家茶厂,收购了4000多亩高品质藤茶产地的新茶。而据向班贵介绍,“来凤藤茶”年产值已达20亿元。
  正是在向班贵、杨艺琼们的努力下,藤茶成为了来凤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2019年5月,来凤县成功摘掉了“深度贫困”的帽子。
 

 

展开全文

猜你感兴趣

数字营销:以智能和洞察力为引领

国际品牌观察杂志2020-05-15

喜茶的品牌价值估清了吗?

国际品牌观察杂志2020-06-25

无与伦比的情绪价值: 我们为什么爱刷微博热搜

国际品牌观察2021-11-04

热点新闻

国货美妆倒在了2021?

国际品牌观察2022-06-09

Timpson,百年家族小店如何老而不僵?

国际品牌观察2022-06-09

品牌商争抢谷爱凌,要流量还是要品牌?

国际品牌观察2022-06-09
  •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