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盘活冰雪经济:大有可为的千亿级市场 国际品牌观察 2022-06-09 11:53

文/张蕖
 

 
乘着北京冬奥会的东风,滑雪和冰上运动成功走向大众。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2015年我国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有3.46亿人参与了冰雪运动,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曾被视为小众运动的中国冰雪运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步催生冰雪体验、冰雪培训和冰雪旅游等新业态,形成一个极富潜力的市场。
 
“冷资源”释放“热效应”
在过去的几年里,以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我国冰雪产业迎来了“高峰时刻”,冰雪经济呈现出“冷资源”释放“热效应”的发展态势。无论是与之相关的消费市场、制造企业还是产业投资,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市场急速升温
与冰雪运动强国相比,中国冰雪运动的起步时间晚、群众参与面不广、产业基础薄弱。我国冰雪产业最早可追溯到1951年,当时人工冰场和滑雪场尚未建立,冰雪运动还在采用真冰和真雪。直到2002年运动员杨扬夺得第一枚冬奥金牌,冰雪产业才逐渐获得市场认可。但由于生产条件有限、场馆集中在东北及京津冀地区、管理服务人才培养供应不足等原因,冰雪运动未在国内大范围普及。
从2015年中国获得冬奥会举办权后,冰雪运动开始在大江南北流行起来,冰雪产业市场急速升温。由Mob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滑雪行业白皮书》的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19年,中国滑雪装备市场规模从32.2亿元增长至117.5亿元;滑雪培训市场规模从42亿元增长至69.1亿元,年均增长10.47%。国际数据(亚洲)集团联合华腾冰雪产业机构推出的《2021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则显示,2020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已达到6000亿元,有业内人
士预估,这一数字未来将达万亿元。
 
明星企业崭露头角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冰雪产业公司借助北京冬奥会的东风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天眼查的数据显示,中国已有8500家从事冰雪运动的相关企业,其中2021年新增1400家冰雪运动相关企业。这些企业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开始布局冰雪运动领域的上、中、下游。
综合来看,冰雪产业的上游主体是冰雪装备零部件与冰雪装备供应企业,中游主体是冰雪场地供应商、冰雪运动培训企业、赛事举办、冰雪旅游等,下游主体是面向用户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而像启迪冰雪、圣祥滑雪、芬澜雪动、艾斯特、庞巴迪、三夫户外、探路者、迪卡侬等业内头部品牌,也最大限度地借助互联网优势崭露头角,一跃成为“明星企业”,并加速完成对整个赛道的补充和完善。
 
投融资步伐加快
自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来,各方资本闻风而动,中国冰雪产业投资迎来了突破性的发展。受疫情影响,2020年教育培训产业和旅游业遭遇重大打击,冰雪产业融资也随之降至冰点,而到2021年则迎来了一个小高峰。
据统计,2021年冰雪领域共有9家企业完成13笔融资,部分单笔投融资金额过亿元,其中有三家企业在一年内分别完成两轮融资。同时,以高瓴创投、红杉中国、金沙江创投等为代表的知名投资机构纷纷入局中国冰雪赛道。
 
 
政策、基础设施和平台多方助力
毋庸置疑的是,冰雪赛道的崛起,除了得益于2022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外,也与国家政策的推进、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各大平台的布局密切相关。
随着冬季奥林匹克“北京周期”来临,国家政策不断释放推动力,构成助推冰雪消费的重要引擎。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鼓励冰雪产业发展的政策超过14项,内容涉及冰雪消费、冰雪运动、冰雪器材装备和场地设施等。2016-2020年间,《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2016-2020年)》《全国冬季项目体育竞赛管理办法(试行)》等多项推动冰雪产业发展的政策陆续发布。
同时,各地基础设施的加速完善,也让冰雪运动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成为新的全民运动。
国家体育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初,中国各地已建成654块标准冰场和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较2015年的增幅分别达到317%和41%。地方政府为了让城市居民就近上冰雪花了不少心思,例如贵州六盘水打造“南国冰雪城”,海南三亚启动“冰上家庭体验课”,湖北神农架举办“滑雪达人对抗赛”,河北衡水则在公园、商场和各个门店开设了上百个冰雪运动体验区,济南泉城公园建成了冰雪大世界并正式对外开放……各省份冰雪场所的建设运营正在逐步走向正轨。
值得一提的是,各大平台的一系列布局,也成为了冰雪运动的催化剂。
由于国家大力推动冰雪运动,电商平台开始早早涌入这片蓝海。比如天猫从2017年开始重点投入冰雪赛道,当年底推出“天猫冰雪节”活动。2021年,天猫将运动户外升级为一级部门,在冰雪品类投入更多资源并逐年加码。《2022年天猫滑雪运动品类趋势报告》显示,2021年有近100个时尚大牌在天猫发售滑雪类服饰、设备,在天猫平台上,与滑雪相关的新品牌数量同比翻了两倍。此外,一些国产小众品牌也在突围。各大品牌正借助天猫的数字化能力,加速实现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融合。
内容平台也将目光投向了这一赛道。例如,小红书推出了“小红书冰雪季”活动,邀请博主发布“玩滑雪、晒装备、学技巧”的图文视频,并给予流量扶持;抖音在2021年下半年推出了不少与冬奥相关的话题,经过流量曝光推广冰雪运动;爱奇艺还特地推出了一档滑雪综艺《超有趣滑雪大会》,普及冰雪运动知识。
《2021年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以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运营为基础、冰雪大众休闲健身和竞赛表演为核心、以冰雪体育旅游为带动、以冰雪装备制造为支撑的冰雪产业体系,正在加速集聚。
 
 
爆火背后仍需冷静思考
据了解,我国冰雪运动产业方兴未艾,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健身休闲为主,竞赛表演、场馆服务、运动培训和体育旅游等业态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一方面,冰雪运动“门槛高”“费用贵”,大众对冰雪运动喜爱程度虽高,但认知水平偏低。
相比球类运动等大众运动,冰雪运动具有较高的专业门槛,尤其滑雪原本是一项极限运动,无论是室内还是户外都有较高的危险性,这也是阻碍冰雪运动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
根据《中国滑雪行业白皮书》的数据,滑雪爱好者的主力群体以男性、年轻人为主,年龄分布集中在25-35岁,极少有超过40岁的人参与滑雪。也有调查显示,在家庭引导及学校教育方面,仅有3.9%的中学生在学校接受冰雪运动教育课程,14.9%的家长带孩子参加过冰雪运动,专业性冰雪运动参加比例则不超过5%。
同时,滑雪运动费用较高,置办滑雪装备动辄上千元,入门体验者的消费层级低一些,但在一名雪友从体验者到爱好者最后进阶到发烧友的过程中,随着滑雪技术的进步,其对滑雪装备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往往会历经从租赁到购买,再从入门到高端的过程。
较高的门槛和高昂的价格导致冰雪运动用户黏性不高,目前国内80%的滑雪场为初级雪场,也称“新手体验场”,大部分人还停留在“体验式滑雪”阶段。
另一方面,当前冰雪运动产业缺乏产业管理人才、教练团队、市场教育体系等支撑。
根据头豹研究院在2019年发布的《体育行业概览报告》,中国冰雪运动教练员缺口约2万人,教练员供需矛盾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要解决冰雪运动教练员缺口的问题,除了要加大力度培养专业人才和储备人才,还要加速引进国际专业人才。自2018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河北省等各级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冬奥会冰雪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政策。目前冰雪运动教练仍缺乏统一的培训和考核机制,加快打造出一套系统化的冰雪运动人才培训和培养体系迫在眉睫。
此外,现阶段我国冰雪产业盈利模式尚不成熟,面临经营困境。
以室外滑雪馆为例,前期建设场馆需要投入的资金数额较大,同时还需要人工造雪机等后期设备运维成本,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盈利,整体投资回报率并不理想,国内滑雪场的商业路径目前仍然不够清晰。
 
总体而言,受专业门槛、费用和商业模式等限制,纵然冰雪运动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但仍需不断完善各项政策和加大支持力度,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繁荣。
 

展开全文

猜你感兴趣

“国潮”之下国产运动品牌还需继续进击

国际品牌观察2022-01-24

清之科研的品牌态度:健康、美与情绪价值

国际品牌观察2022-02-17

字节跳动:算法赋能的引领者

国际品牌观察2021-08-25

热点新闻

国货美妆倒在了2021?

国际品牌观察2022-06-09

Timpson,百年家族小店如何老而不僵?

国际品牌观察2022-06-09

品牌商争抢谷爱凌,要流量还是要品牌?

国际品牌观察2022-06-09
  •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