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品牌观察网

进口之门越开越大,更多品牌“蜂”拥而至



  9月底,新西兰蜂蜜品牌“1839”今年的第三批货抵达上海港,这次品牌预定了一个40尺标准集装箱,比前两批货足足扩容了一倍。品牌创始人罗布·麦康纳奇的目标很明确:为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做足准备。
  蜂蜜是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一个极小的品类,但中国广袤的市场仍吸引了全球视线。从第一届进博会到即将开幕的第三届进博会,蜂蜜品牌的集结度越来越高。从业者都说,对于行业而言,参加进博会相当于集结、比照、创新、延展的“升维之旅”,而这些变化都要感谢中国的“世界朋友圈”和越开越大的进口之门。


 
  初生牛犊与百年品牌
  “1839”是新西兰的麦卢卡蜂蜜新品牌,一年多前,它由一对从业20多年的新西兰夫妇创立,目前在当地200多家连锁超市均有销售。但创始人麦康纳奇有着更宏大愿景——拓展全球市场。他首先瞄准中国,这是新西兰麦卢卡蜂蜜最大的消费市场。
  两年前,正在筹备新品牌的他特地到中国考察,恰逢首届进博会举行,6天578.3亿美元的意向成交额让他暗下决心:来进博会参展。针对瓶装蜂蜜取用时“藕断丝连”的黏腻痛点,“1839”推出“挤着吃的蜂蜜”概念,将在第三届进博会上“首秀”。不仅如此,最新运抵中国的产品包装已升级,其中包装袋上的二维码是“中国特色”——它可以溯源每罐蜂蜜来自哪个区域哪个蜂箱,这是麦卢卡蜂蜜行业内的首次。
  此前,新西兰蜂蜜品牌从未如此大规模在另一个市场集结,进博会开了先河。瑞琪奥兰、荷塔威及蜂蜜酒品牌Luxerose首届进博会就已参展,蜜纽康和康蜜乐参加了第二届进博会,今年更多品牌“蜂”拥而至。
  “荷塔威”今年恰逢品牌成立100周年,奈卡塔健康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富民打算把百岁“生日宴”搬到进博会现场。首届进博会,“荷塔威”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租下9平方米展位,这是进博会最小展位,没想到却拿下6000万元的大单。今年,“荷塔威”展位面积扩大到45平方米,对于一家只经营蜂蜜的企业来说,这已是“巨无霸”。
 
  “全球比拼”与“倒逼创新”
  尽管新西兰这些蜂蜜品牌彼此暗暗较劲,但也常“一致对外”——放眼全球,新西兰麦卢卡蜂蜜市场占比仅1%。进博会上,还有其他国家企业环伺。比如,俄罗斯的彩色蜂蜜就是“没想到”的对手。在第二届进博会上,Peroni公司将当地蜂蜜与新鲜水果混搭,另辟蹊径推出全球首款彩色蜂蜜,不光颜值极高,还讲述着俄罗斯“蜂蜜酥菲”的特色美食文化。
  全球进口带来行业互动,某种程度上倒逼行业创新。于富民在蜂蜜行业耕耘超30年,形容这是“古老而缓慢”的行业,却惊讶于进博会带来的“冲击力”。去年进博会上,“荷塔威”带来了独家首发的“勺蜜”,后来于富民逛其他展台,看见隔壁咖啡行业的“冻干粉”,就默默记下,展会结束马上埋头研发。他透露,今年将在第三届进博会上做“蜂蜜粉剂”的全球首发。
  一个海纳百川、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进博会平台,一个消费升级中的大海般市场,势必可为行业的前行赋能。正因有了首届进博会的直观印象,所以,麦康纳奇在创建新品牌时,为其注入了更多文化元素,“人文交流是比单纯贸易更高的境界,消费者记住了品牌背后的文化,才会产生更深的链接”。
 
  “超短链条”与“超广视角”
  如果把进博会比作通往中国市场的一扇窗,那么麦康纳奇没想到的是,一罐蜂蜜从新西兰到中国的贸易之旅,不仅有“超短链条”,还有“超广视角”。
  一切还要从疫情说起。创立品牌后,麦康纳奇原计划先来中国市场“探路”,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阻隔了物理空间的连接。人来不了,货能先行吗?通过新西兰贸发局的牵线,位于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内的新西兰国家馆“接单”了,运营总经理唐雯艳还为“1839”制定出一套“前置方案”:让第三届进博会新品先上市。
  由此,贸易链条被大大缩短。首批“1839”蜂蜜今年初已在上海市场提前展示,展商和客商的对接洽谈在离“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一街之隔的地方提前启动,并通过绿地优选等商超渠道进入全国市场。这让麦康纳奇意识到,进博会并非只是短短6天的展会,它的溢出效应是常态化、可持续的,可以透过一个支点,连接一个世界。
  贸易便利化,在于加速要素跨境的流通,也在于减少贸易链条的繁复。智利的樱桃闻名遐迩,智利蜂蜜却少人知晓。今年7月,进博会采购商拼多多上线“智利馆”,通过网络智能分发,智利蜂蜜仿佛装上了“超广视角”,“一键”直达平台的6.83亿用户。
  今天,第三届进博会将开幕,各国蜂蜜商都已准备好在“四叶草”内迎接四方宾客,期待新的“进口大单”。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