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品牌观察网

喜马拉雅赴美上市,耳朵经济如何赋能品牌营销?

在“被上市”了好多次之后,近日,喜马拉雅终于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招股书,计划在纽交所挂牌上市。
 
作为长音频赛道的头部玩家,历经九年的深耕布局,喜马拉雅诠释了一场文化盛宴该有的样子。无论是在内容储备、用户触达,还是渠道布局等方面,平台都具有显著优势。
 
而且,覆盖了全生命周期用户的特性,让喜马拉雅能够为各个年龄段的听众提供精神食粮,从而也让其斩获超2.5亿的活跃用户,成为“音频+知识+付费+社交+物联网”这一交叉领域的佼佼者。
 

 
互联网创业最不缺少的就是名词创造,流行一时的“懒人经济”、“共享经济”等背后,无一不是伴随着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近年来,随着在线音频行业的深度整合,“耳朵经济”逐渐被大家所熟知。所谓的“耳朵经济”,就是指音频产业围绕有声内容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销售而形成的一整套经济关系,由此构建出的一个互融共生的循环经济生态圈,能够有效推动音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于时代风口的喜马拉雅,就很好的把握住了市场红利,将音频变成了众多品牌连接用户的重要媒介,让语音交互赋予了营销无限的想象空间。
 
众所周知,不同于视频、文字等需要高注意力的传播形式,音频得天独厚的伴随属性使得其可以满足用户多场景、碎片化的使用需求,这也就为品牌创造了更丰富的传播模式。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内容植入,喜马拉雅的很多音频主播会将广告产品以口播方式演绎,软性且有特色的音频传播,使得用户接受度更高。另外,IP 定制也是方法之一,之前喜马拉雅就携手天猫年货节与超级IP主播郭德纲一起定制了一期专属品牌营销节目,引流天猫落地页,成功获流4.2亿。
 
不仅如此,现在很多品牌也基于喜马拉雅的音频场景,纷纷入驻开设了自己的特色电台。比如,杜蕾斯的“杜杜电台”、IBM的《IBM超IN播》、大姨吗的“玛芬电台”等,都通过音频资讯分享培养了一批品牌的忠实用户。
 
可以说,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借声音入耳”是助力“品牌入心”的有效途径。
 

 
当然,“耳朵经济”创造出的巨大市场潜力,也令越来越多的玩家迫不及待的抢滩布局。
 
除了喜马拉雅之外,近年来还涌现了一批像荔枝FM、蜻蜓FM、懒人听书等极具竞争力的平台。不仅如此,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厂,也都前来瓜分蛋糕,微信听书、酷我畅听、番茄畅听等,相继入局长音频领域。
 
不过,任何一个行业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也必定会因为野蛮生长而产生诸多乱象,站在资本聚光灯下的“耳朵经济”也不例外。
 
首先一点就是同质化严重,经历了初期的一路狂奔之后,各大平台输出的内容逐渐开始雷同,App风格也都大同小异,很难再激发用户的兴趣。其次,版权问题也是音频赛道的不可回避之殇,即便是像喜马拉雅这样的大平台,内容侵权现象也是常态。再有就是,兴于碎片化的“耳朵经济”同时也受限于碎片化,无法像其他形式一样进行完整输出的特性,导致用户粘性不断被稀释。
 
与此同时,“下载者多,付费者寡”的尴尬局面,也是众多音频平台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以喜马拉雅为例,全平台仅有5%的付费内容,不断的烧钱发展模式,使其累计亏损已经超过20亿,盈利困局亟待解决。
 

 
变现是所有商业的本质,虽然目前音频仍不是最主流的信息获取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收听场景的不断延伸,“耳朵经济”必将蓬勃发展。
 
纵观目前,以喜马拉雅、荔枝等为主的头部梯队和以腾讯、字节跳动为主的后浪们都在呼啸前行,这条赛道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相信接下来,唯有那些能够突破重重壁垒的玩家,才能继续推动行业进入下一个生长周期。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