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品牌观察网

北京在全国率先出台“文旅融合26条”



  恰逢机构改革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开局之年,北京率先在全国推出统揽性新政,针对文化旅游“融什么”“为谁融”“怎么融”等问题给出答案。12月11日,《关于推进北京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意见》提出了七大方面共26条工作举措,即“北京文旅融合26条”。这一新政的落地将进一步推动北京文化和旅游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开发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助力全国文化中心与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建设。
  据了解,《意见》紧扣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总体框架和首都“四个文化”内涵特征,着力打造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北京样本”。对于新政,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巡视员马文介绍称,《意见》总体架构上,突出七大体系,包括在资源支撑体系上,重点完善历史文化名城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建设文化旅游智慧城市、打造高端智库和资源交易平台;在空间布局上,提出打造“一城三带一区一圈”发展格局,以促进民宿发展意见为抓手,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在公共服务上,提出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公共活动共享和公益服务共促三大工程;在产品业态上,提出紧扣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四大主题打造文旅融合新产品新业态;在市场治理上,则聚焦百姓关注的非法一日游、核心区旅游降密、行业秩序监管等问题出台具体举措;在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将采取拓展对外交流综合平台、推广对外交流国际品牌、拓宽对外交流层次渠道3项措施,扩大北京文化旅游朋友圈。
  “从《意见》内容来看,主管部门显现出为文旅融合提供政策配套、资金支持、规划引导的决心,更为市场圈定了发展的‘关键词’和大方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整体来看,文旅融合发展到现在,市场层面其实早已行动起来,而从管理体制上也需要加大融合步伐,由此可见,‘北京文旅融合26条’内容涉及广泛,该政策的出台极具参考价值和市场指导意义。”
 
  关键词1夜游 “夜经济”成为文旅供给新动能
  马文介绍,《意见》在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上突出几大新亮点,其中“夜游”成为重头戏,接下来,北京将推动公益性文化单位和4A级重点景区延长开放时间,以“夜游北京、夜品京味、夜赏京戏”为主线,打造夜间文化消费圈,点亮文化“夜北京”。
  “《意见》中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夜经济’,可见这是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具有很大市场需求潜力,也将成为文旅供给的新动能。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从整体消费趋势来看,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消费层次的客群,对夜游的需求并不相同,所以企业不能期望用一种夜游产品吸引所有消费者,而是应该多元化供给。”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范周分析。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包括讲述北京故事的夜晚灯光秀、夜场电影、沉浸式晚间剧场演出以及天坛和长城夜宴项目等,都受到游客的欢迎。
  不过,范周也称,在拓展夜游方面,需要有交通、安全、光影照明等方面的保障,还要让周边的居民生活不受到干扰,所以这是个系统工程,下一步,相关主管部门还会进一步研究相关配套政策,加快形成文旅夜间消费集聚地和产业链。

 
  关键词2乡村游 文旅新格局的重要抓手
  《意见》在文化旅游空间布局方面,提出打造“一城三带一区一圈”的融合发展格局,聚焦老城,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典范区,依托“三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带,辐射京津冀,打造世界级的文化旅游圈。而在这一布局中,将以促进民宿发展意见为抓手,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事实上,近年来,发展火爆的京郊乡村游愈发受到各方瞩目。本月初,北京就集中推介了京郊10区的35个重点旅游项目,涵盖京郊精品酒店、高端民宿、文旅融合、古旧村落旅游开发、旅游休闲度假、康养旅游及旅游驻场演出等7种业态,项目投资总额预计为120亿元。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有乡村旅游特色业态710家,乡村精品民宿500余家,星级民俗旅游户5595户,星级民俗旅游村263个,特色旅游村镇100个,并涌现出古北水镇、乐多港、世园人家、山楂小院、长城公社等一批新兴旅游品牌。业内普遍认为,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京郊旅游的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旅游产业融合新业态、新产品迅速兴起,旅游项目和旅游企业招商融资需求增长强劲,京郊旅游正在成为北京旅游发展的新蓝海。
  另据了解,《关于促进乡村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京郊精品酒店建设试点工作推进方案》两项配套新政也即将推出,届时将为京郊旅游提供强劲支撑。

 
  关键词3入境游 北京文旅朋友圈将扩围
  《意见》还明确,要加强规划政策集成创新,推动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就包括以提振入境游为重点,出台相应工作方案,从建立机制、搭建平台、出台政策等方面入手,推动北京入境游止跌企稳。同时,在提升文化旅游国际影响力方面,通过拓展对外交流综合平台、推广对外交流国际品牌、拓宽对外交流层次渠道3项措施,扩大北京文化旅游朋友圈。
  此前,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预测,今年我国入境游市场将保持增长态势,收入有望突破1300亿美元。而公开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十大旅游城市中 6个在亚洲,上海和北京更是名列前三名,从整体态势来看,北京的入境游市场已在逐渐回暖。
  马文强调,接下来北京将继续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品牌活动,服务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定位,“发挥国际交往中心国际文化节庆活动专项工作组的牵头作用,提升文化旅游品牌活动站位,构建文化旅游走出去的‘大外宣’格局,做精内容,丰富‘欢乐春节’等已有文化品牌活动内容,让文化旅游走进当地主流阶层、主流文化。另外,研究举办中国北京国际管乐节、中国北京国际合唱节,形成北京在文化旅游专业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以文旅融合为动力,以文化交流为先导,开展对入境游目的国的精准营销,塑造开放创新、友好包容的城市形象”。
 
  关键词4“文旅+” 跨界融合为文旅注入活力
  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文旅+”的关注点也在不断上升。《意见》强调,要创新文化聚焦业态跨界融合,进一步挖掘北京时尚文化资源,打造体现现代文化生活的旅游空间,以“双奥之城”奥运文化遗产开发为主的文体旅融合;以核心商圈地标文化内涵挖掘与文化服务消费引入为主的文商旅融合;以研学教育旅游为重点的文教旅融合将激发北京文化旅游发展新活力。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北京一直以冬奥会筹办为契机,开发冰雪文化、冬奥文化、健身文化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期望以此构建以世界时尚运动精品体验、高端体育文化服务、顶级智能体育文化旅游设备生产为重点的高标准文化体育融合产业体系。而文商旅、文教旅、文科旅等组合项目,也颇受市场青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文化和旅游部“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厉新建曾表示,文旅企业在前期布局后,接下来应该抓住新消费群体带来的新机遇,不断创新产品、开拓营销路径。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