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品牌观察网

一个好品牌能让人记住这个城市

本报记者 彭薇 张骏

品牌是一座城市最具识别度的标识,也是城市竞争力的体现,有些品牌甚至会深深融入城市精神,与城市的气质和品格融为一体。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昨天举行“全力打响上海‘四个品牌’”集体采访,万大宁、刘幸偕、潘瑾、曹艳春、厉震林等委员就上海如何推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等问题与记者交流。

要做品牌,而不是吃品牌

在万大宁委员看来,上海“四个品牌”建设中,运用最高频的词应当是创新,“创新不是花架子,创新的结果最终要满足社会的公共利益。”从企业、政府和社会三方来看,在推动“四个品牌”建设中,要站好位。“企业毫无疑问是主导力量,政府扮演引领角色,社会扮演评价角色。”作为引领者,政府应紧紧盯住环境看,根据城市发展定位,结合品牌战略要求,制定公开、公平而透明的公共政策,营造良好的环境。

“我们要做品牌,而不是吃品牌。”万大宁委员说,无论是商业型还是工业型、文化型企业,都要牢牢盯着变化看。很多老字号雄风不再,因为它们固守曾经的辉煌,对社会和市场变化的灵敏度不高,不关心变化,后知后觉或不知不觉,这样的企业注定是要被淘汰的,“企业要先知先觉,主动寻找变化,确定发展战略。”在他看来,社会要盯着需求看,自觉担当创新反应器,对品牌的普遍反映及时反馈给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

“好品牌能让人记住这个城市,而法治环境的保驾护航对品牌的创立非常重要。”曹艳春委员说,现在山寨、假冒品牌的商品太多了,如果不加以打击,靠山寨就能轻易赚钱,长此以往就没人愿意搞研发、搞创新了。

她认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我们的创新才有出路。然而当前,我们在知识产权保护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企业创新是超前的,而法律往往是滞后的。”她举了个例子:一个杯子,创新不在于外观设计,而是制造杯子的材料新,如果其知识产权受到侵害,在法律体系中很难界定。一些创新企业在做创意设计时,当他们被侵权了,能够提供法律服务的人才比较稀缺。她建议,在保护品牌特别是创新产品的保护上,要加大处罚力度,可探索尝试惩罚性赔偿。营造社会对创新创意类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非常重要,“人人不买假货,这样的氛围,让仿冒产品没有市场”。

持之以恒,打造百年传承

“打响上海四个品牌,是打造卓越全球城市的战略部署。”市政协委员厉震林说。上海该如何打响四个品牌,关键点和突破点在哪里?他说,“上海文化产业的产值全国第一,张江文创园区是全国最大,也是产值最高的。对于上海来说,就是要把文化产业优势转化为文化品牌优势。”在他看来,上海的文化品牌还不是很多,即便有一些文化品牌,与“上海”的关联度也不是很大。

“品牌就是附加值大于正值,正值只有5元,附加值可以达到20元、30元。”厉震林以横店和乌镇为例,讲到品牌对资源集聚的重要性。“品牌具有马太效应,只要形成一个品牌,资源都会聚集过来。”他反问,上海能不能打造文化小镇,能不能就一个作品成立一个公司,反复演、不断滚动,长盛不衰?“英国有莎士比亚,举世皆知,我们能不能将曹禺、汤显祖,将我们的文化名人推向世界?”

市政协委员刘幸偕提及上海如何打响“制造品牌”。他说,注重企业的科技创新,是上海制造的核心。上海发展产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作为政府,要有产业引导。要关注产业研究院所,通过这样的第三方机构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现在都是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没有持之以恒做下去,哪来的百年企业传承?”

市政协委员潘瑾说,纽约、巴黎、伦敦等国际大都市,不仅世界品牌林立集聚,而且个性品牌不断。巴黎香榭丽舍大道旁边小路上都是设计师品牌,特别是定制的设计师品牌。为此建议,上海打响购物品牌,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设计为引领,消费者差异化为导向,提升设计师品牌。还要引导具有全球行业资源的创意设计机构落户。“长宁区愚园路,政府腾出花园洋房,为新锐设计师提供空间,这样的做法值得赞赏。”潘瑾说,要帮助新人提供生产空间以及公共服务平台,从设计、打样到媒体推广等服务,让他们的才华能够脱颖而出。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