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一场全国性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轨迹。在卓有成效的疫情防控背后,有无数人的日夜奋斗,也有无数企业的责任和担当。在雷神山医院迅速崛起的“中国速度”背后,就有着大全集团的一份力量。今年2月,面对雷神山医院配电柜生产保障的紧急任务,大全集团用48小时创造了电气行业履约纪录。近日,集团总裁、党委书记徐翔接受新华网访谈,讲述了大全集团的企业责任故事。
大全集团总裁、党委书记徐翔接受新华网采访
非常时期,正是企业扛起社会责任的时候
2月1日上午,大全集团接到武汉“雷神山”医院配电设备紧急增援需求,30台开关柜,要求2月4日前货到现场。除去1天的物流时间,留给大全集团的,从设计、生产、质检等时间不足48小时。
”非常时期,正是企业扛起社会责任的时候。事关抗疫一线,事关无数人的安危,这个任务我们必须要上,而且要高质量的完成。”面对突如其来的艰巨任务,大全集团总裁、党委书记徐翔勇挑重任,第一时间调集骨干员工、物资。
要完成这一紧急任务,主要有两大困难:一是需要紧急调配相关生产配套,尤其是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协调核心元器件低压断路器、非标铜排、表面处理等各项生产任务,并实现有序衔接;二是在于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切实保障产品质量,做到生产的高效、精准。
公司员工加班生产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所需开关柜
1小时响应,2小时组织,在完成车间现场消毒后,大全默勒第一批45名一线员工迅速到岗,全副武装,投入到了生产当中。依靠高效、高质的自动化生产流水线,通过ERP系统数据,结合标准化设计能力、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自动化检测能力,数批工人轮流上阵,48小时奋战,加急生产30台配电柜并送抵武汉雷神山医院,用“数字制造”展现了“大全速度”。
“社会责任是企业品牌发展的必答题。疫情之下,我一直在思考,企业应当如何作为。除了投身公益、支援前线以外,作为一个拥有约一万名员工的企业,保护好一线职工的生命安全,也是企业履责的重要方式。”徐翔说。
徐翔检查驰援武汉雷神山低压配电柜生产质量
早在官方公布疫情之时,徐翔就对新冠肺炎高度重视,要求集团总裁办时刻关注疫情发展状态,超前谋划,加强疫情防控宣贯,通过微信工作群转发省市防疫管控要求和措施,同时加大口罩、消毒液、体温枪、手套等必备防护物资的采购储备,并命令大全应急小组成员启动应急方案,防患于未然。
雷神山相关项目赶工期间,集团给每位员工每4小时发放一次口罩,每天2次测量体温,给生产场所定时消毒等。徐翔本人也每天都到生产现场,慰问并给员工加油鼓劲,现场进行调度指挥,和员工们一起战斗在一线。
大全集团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电气产品发货现场
“大全一直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徐翔说,“社会责任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但我们需要从小处去做。我们可以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为客户提供高性能、高可靠、节能环保型产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员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我们不忘初心,支持慈善公益事业,身体力行地帮助他人,我们也可以大力加强节能减排管理,积极实施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注重环境友好和谐发展。”今年复工之后,徐翔一声令下,给参加武汉配电建设项目赶工的员工涨了工资,为大全集团交出新的履责答卷。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这是大全在疫情下对前线的承诺,也是对大全员工的一份承诺。
站在用户的立场上抓创新
能在48小时的极限时间内完成雷神山的援建任务,大全靠的,是创新驱动战略下的厚积薄发。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和内生动力,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徐翔说。近年来,大全集团主动适应新常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面推进观念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营销创新,深度推进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加快推进产品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和服务网络化,实现了企业由生产制造向创新平台的战略转型。
这几年,集团着重在三个方面不断突破。一是整合科技资源,创新科研机制,以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为引领,将集团研发资源整合成多个独立的科技创新小组,针对行业市场需求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根据新产品市场销售情况,对收益按比例分配,作为创新团队成员的收入。
其次,是聚焦“军民融合”,拓展创新蓝海。成立武汉新能源接入装备与技术研究院,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在新能源上网接入设备、综合电力系统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大全建立了两个博士团队,开展前沿性技术研究。
公司积极响应号召复工复产,图为自动化流水线
此外,大全集团还深入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与西安交大成立“先进电气技术研究院”,寻求在工业自动化控制、智能制造、新能源、检测与试验等领域开展合作。截至2019年底,大全集团已经拥有三家研究院以及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电气检测站等研究机构,形成完备的三级科研创新体系,研发人员1000多人;每年科技投入超过当年销售额的4%。承担和实施54项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主导和参与37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907 件。
“创新并不是一味寻求标新立异,脱离现实,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站在用户立场上进行创新”。对创新,徐翔有着自己的理解,他更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要实实在在出效益,坚持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价值而创新,真正让科技普惠职工,普惠社会。“实现全方位创新,最终是向推动企业乃至产业转型升级聚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徐翔说。
“数字制造”下的发展生机
大全的另一个发展关键词,是“数字化发展”。
数字化给大全带来的,不仅是生产效能的提升,更为55年的大全品牌带来的新的发展生机。
徐翔介绍,数字大全建设始于2013年,它的开端,是实施扁平化管理。是用数据说话的管理理念,是观念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一次变革。
2013年起,集团实现扁平化数字化管理,优化组织架构、流程、岗位设置以及相应的考核制度。2016年初,大全集团引进全球最先进的管理软件,聘请全球领先的软件实施服务商进行项目实施,聘请全国领先的两化融合咨询服务机构作为监理单位,共同打造ERP平台,实现数字化大全。
到2017年12月底,大全集团及下属公司全部上线运营,实现了上线全覆盖,数字化大全ERP项目提前成功上线,通过数字化管理,大全集团跨出了智能制造的重要一步。
如今,在数字化管理基础上,大全集团适时推进设计标准化、数字化和数字制造,通过建立标准化方案,开发、优化标准化报价、设计平台,报价精确度明显提升,设计效率显著提高,设计标准化、数字化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支援武汉雷神山医院电气建设的任务中,大全集团就选择将生产放在数字化制造水平较高的大全默勒、凯帆开关等公司进行相关配套生产,数字制造、自主知识产权的元器件制造能力、自主配套生产模式彰显了大全实力。
公司生产车间组装场景
徐翔表示,55年,对于一个生命体而言,已经完成从年轻气盛到知天命的过程,对于企业而言,却是鼎盛之年,大全数字化的征程正为企业发掘新的发展动能。
当前,大全集团通过集聚高精尖人才,努力构建年轻化、专业化的人才团队,让团队充满激情与活力。10000名员工中,科技研发人员普遍年龄控制在30岁以内,为大全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和不竭动力。
“企业数字化发展的进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全集团在数字化征程中已经先人一步,占领了先机,我们的数字化设备已占全部设备70%以上,未来,将在全面实施数字化管理基础上,有序推进数字化制造,进一步推进研发、设计、制造、质量管控、服务等全过程数字化升级,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引领创新驱动,由制造向服务延伸,争取在2022年基本实现数字大全建设。”徐翔说。(彭亚平 王天翊 于华杰 郭一航)
转自:新华网